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土尔扈特蒙古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察了其在伏尔加河时期的经济、政治、宗教和联姻状况;另一方面,对土尔扈特蒙古东归后的若干问题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进行了专题研究,力求对土尔扈特蒙古史中的若干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本文对土尔扈特蒙古的研究,从时间范围上讲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东归前和东归后。从地域范围讲,既涵盖伏尔加河流域,也包括新疆、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本文的正文包括绪论和第一至十一章。绪论,阐述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及意义,介绍关于本研究的研究资料与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结构和相关说明。第一章,对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传统游牧经济由盛而衰,对俄贸易、战利品收入、控制贸易路线和捕鱼也是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经济状况恶化是促使土尔扈特蒙古东归的原因之一。第二章,考察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的宗教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藏传佛教的主体地位得以延续,在东归和清政府对其的接纳安置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东正教在渗入贵族阶层权力斗争的同时,也影响着普通牧民的生活。同时,萨满教仍有遗存。第三章,梳理土尔扈特蒙古在伏尔加河时期与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喀尔喀部和卡巴尔达人之间的联姻。进而分析了联姻对土尔扈特汗国的实力消长、政治生活产生的作用,并探讨了联姻对杜尔伯特部和准噶尔部的影响。第四章,对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后历代汗王的对俄策略进行了研究。本章将八位汗王的对俄政策分为了五个时期,分别予以分析论述。第五章,从清政府对东归土尔扈特的经济赈济、政治待遇、宗教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清政府对东归土尔扈特的安置。第六章,考述清政府管理下的土尔扈特蒙古与中央政府的关系。重点关注乾隆时期的萨迈林一案,土尔扈特蒙古对清政府的效忠及清政府对土尔扈特蒙古的封赏。第七章,对东归后土尔扈特蒙古的宗教进行了专题探讨。考察了东归后新疆土尔扈特蒙古的寺庙,以及宗教界著名人士生钦五世活佛和十三世夏律瓦活佛的生平事迹。第八章,探析民国时期学校教育在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中的发展。对民国中后期新疆土尔扈特蒙古学校教育的状况、发展原因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了论述。第九章,以民国时期的新土尔扈特蒙古为研究对象,探析了杨增新对新土尔扈特蒙古的招抚和新土尔扈特蒙古南迁新疆对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同时考述了民国时期新土尔扈特蒙古的社会状况。第十章,探析民国时期土尔扈特福晋乌静彬教育思想的来源与实践。乌静彬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北京娘家,实践于新疆婆家,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第十一章,对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进行了专题探讨。主要论述了额济纳旗土尔扈特蒙古形成和末代郡王塔旺嘉布的生平事迹,回顾了额济纳旗的人口和经济变迁,追溯和思考了18世纪以来额济纳旗生态环境变迁与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