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压人群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脉压(Pulse pressure),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因子,已经被广泛地研究。最初对脉压的研究多在高血压人群,随着人们对脉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认识的深入,脉压在不同人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国外,正常血压人群,脉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有较多研究,但是不同种群的实验结果并不完全吻合。我国虽然有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相关性研究,但是多针对高血压等人群。正常血压人群大多数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参照人群。正常血压人群的专门性研究还很少。本实验旨在探讨正常血压人群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   方法:对261例正常血压者进行血压测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询问吸烟、糖尿病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0mm视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将该组人群分为IMT增厚组和无IMT增厚组。将血压各组分进行分层,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随脉压的增宽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IMT增厚和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血压各组分与CIMT之间的关系,并在65岁及以下人群中探讨脉压与CIMT之间关系。   结果:   (1)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中,随着脉压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增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有与脉压相似的表现,而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没有这种关系。   (2)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正相关关系,脉压每增高10mmHg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优势比(OR值)为1.532(β=0.426,p=0.007),这种关系独立而稳定,不受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的影响。   (3)血压各成分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时,脉压与CIMT呈正相关关系,脉压每增高10mmHg发生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优势比(OR值)为1.589(β=0.463,p=0.002),其他血压组分没有发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相关关系。   (4)65岁及以下正常血压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与CIMT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脉压与CIMT呈正相关关系(β=0.430,OR=1.537,p=0.036)。   结论:   1.正常血压人群,脉压增宽,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增加;收缩压有相似的关系,但血压其他组分无这种关系。   2.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呈独立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他可致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在脉压增宽与CIMT增厚关系中未起到干扰脉压的作用;随着脉压增宽,正常血压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危险也增大。   3.在相对年轻的人群中,脉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仍然良好,随脉玉增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
其他文献
季节性寒区隧道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为明确季节性寒区隧道温度场的三维时空变化规律,为季节性寒区隧道防冻保温设计提供依据,依托某季节性寒区公路隧道设计了现场监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双阳,DP)T细胞及其内穿孔素(PF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将30只清洁级
为了研究拉索断裂对双钢拱塔斜拉桥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西安市某大桥的三维仿真模型,首先将该模型的各参数与设计值及规范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
考虑改扩建路网的结构特性和交通运行状态,选择路网的连通性、可达性和集聚性作为改扩建路网结构状态指标,选择路网交通流量和饱和度作为改扩建路网交通状态指标,构建了改扩
目的:   Notch信号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通道,研究发现Notchl具有促癌和抑癌双重作用,在肿瘤发生机制中作用复杂。NICD(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otch胞内区域)是Notchl
目的:对比研究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方法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的125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