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应用半巢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Hn-MSP)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5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可能的关系;探讨VPA单药和与AS2O3联合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VPA是否有去甲基化作用或协同AS2O3的甲基化逆转作用,从而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方法:采用半巢氏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组硫化后直接测序(Bisulfit-sequencing PCR,BSP)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部分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Hn-M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长曲线、MTT法检测VPA和AS2O3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并应用金正均的Q值公式探讨两药联合是协同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探讨VP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经不同药物处理前后p15、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Hn-MSP观察用药前后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等。结果:(1)Hn-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到1×10-5。85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72.9%,其中6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为75.0%,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68.0%;初治AL患者为71.2%而复发则为81.8%。85例AL患者中有7例缺失,AML、ALL分别为6.67%和12%。22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5基因则无发生甲基化或缺失。(2)小剂量的VPA可能有诱导细胞分化,细胞周期检测示大部分阻滞于G0-G1期, 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G2-M期比例也有一定增加;而小剂量的AS2O3则对Molt-4细胞周期的影响不是很敏感,但两者小剂量联用时也有协同相加作用。MTT法结果示小剂量的VPA体外即能够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活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当VPA浓度为2.5mM时,药物处理48h后的抑制率为约(37.32±1.04)%,随着VPA浓度增加,细胞受抑制程度明显增加,10mM时为(78.60±2.50)%,48hIC50为4.904mM;AS2O3 5.0μM时,抑制率为(31.24±2.80)%,20.0μM时为(69.58±0.97)%,AS2O3单用48hIC50为9.9247μM;当二者联用时在体外均有相加作用(Q值均大于0.85),在5mMVPA与10mM AS2O3联用时抑制率达(70.31±2.54)%,而且协同效果呈二药剂量依赖性提高。(3)未处理组细胞p15基因不表达,经VPA单药以及与AS2O3联用作用48h后p15基因有一定的表达,较高浓度的VPA、AS2O3以及两药联用诱导p15基因表达的灰度值比与未处理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未处理组相比,VPA作用48h后甲基转移酶(DNMT)1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组对DNMT3B似乎也有下调趋势,而DNMT3A的灰度值则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3个基因的灰度值与未处理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Molt-4细胞p15基因因发生高甲基化而失活,经VPA和AS2O3作用48h后p15基因甲基化程度减弱,p15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可被逆转。结论: 1)半巢氏MSP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值得在临床应用。2)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尤其是复发病人,有较高的检出率,而正常人较少发生甲基化,p15基因甲基化可作为AL病程进展、复发、预后的指标之一。3)VPA可能通过降低DNMT-1和DNMT3B的活性诱导p15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 G2-M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4)AS2O3和VPA两药联用对细胞增殖抑制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临床上有待进一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