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琼森(1572年6月11日-1637年8月6日)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剧作家、诗人和演员。作为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他最出名的是讽刺剧,尤其是《狐坡尼》,《炼金术》,《巴塞罗缪市场》,这些被认为是他出名的剧作。本琼生在詹姆斯一世和凯瑟琳时期作为剧作家和诗人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巴塞罗缪市场》是本琼森的四个伟大喜剧的最后一部喜剧。在某些方面,这部剧本侧重于讲述享受肉体的狂欢和控制社会秩序之间的冲突。
本文试图用巴赫金狂欢化论分析《巴塞罗缪市场》,研究剧本中所体现的狂欢化的精神和本琼生狂欢化世界的构建。《巴塞罗缪市场》狂欢的特性是从分析这部喜剧的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和语言方面一些狂欢元素中展现出来的。本论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这部喜剧,以充分理解作者和他这部作品的意图。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巴塞罗缪市场》主题里所蕴含的“狂欢化”,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作为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视角表现文学现实中非主流文化对主流社会生活体制化、等级化、常规化的一种反抗。本琼生在《巴塞罗缪市场》中所反映的三大主题,对官方宗教规则的颠覆,狂欢化的经济,加冕和脱冕均是对社会体制化、等级化、常规化的一种颠覆,达到一种喜剧狂欢化效果。
第二章论述《巴塞罗缪市场》的狂欢化场景。所描绘的两个场景,市场和厄休拉的酒吧揭示了场景所蕴含的“狂欢化”精神。
第三章讲述《巴塞罗缪市场》狂欢化的人物。在本文中,作者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角色,来揭示文中所蕴含的“狂欢化”精神。
该文的最后一章对这部喜剧的狂欢化语言进行了分析。本章主要通过狂欢化的语言修辞和其他狂欢化的语言表现形式展开。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巴塞罗缪市场》是一个中世纪诙谐狂欢化的喜剧,这狂欢化的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狂欢化的主题,场景,人物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