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成型过程的胶铆复合接头强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材料(如铝合金、高强钢、复合材料等)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车身,新型连接工艺(如胶接、铆接、胶铆复合连接等)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胶接连接工艺在异种材料连接、复合材料连接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而铆接作为机械连接的一种形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两种连接方式的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连接效果。本文以单搭接胶铆复合接头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接头成型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数值分析方法对其在拉剪载荷状况下的强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根据胶接工艺与铆接工艺制备所需的单搭接接头并完成接头强度的测试。以纯胶接与纯铆接接头为对照组,研究单搭接胶铆复合接头在拉伸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强度特性。与此同时,研究了两种工艺路线下(先固化胶层再铆接、先铆接再固化胶层)单搭接胶铆复合接头的承载能力。为了研究铆接冲击力对接头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DIC技术监测铆接成型过程中被连接件表面应变场的分布与变化。(2)对单搭接胶铆复合接头中的金属材料选用Johnson-Cook模型,胶层选用内聚力模型。Johnson-Cook模型参数通过设计标准件拉伸实验、剪切实验和缺口件拉伸实验来获取,胶层内聚力模型参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取。在ABAQUS中建立上述三个实验对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和实验的对比完成Johnson-Cook模型参数的校核。(3)在ABAQUS中建立单搭接胶铆复合接头的有限元模型,接头三维实体模型由铆钉钉芯、铆钉铆体、胶层、上底板和下底板五个部件通过装配关系形成。将内聚力模型参数和Johnson-Cook模型参数赋予对应的部件,完成材料属性模块的定义。通过建立两个分析步的方法分别实现拉铆成型过程与接头强度预测的仿真计算。根据分析步1(拉铆成型)得出的仿真计算结果对成型后接头的变形与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得出和实验相一致的结果。将分析步2(接头强度测试)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与实验进行比较,验证了所建立的接头强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根据单搭接胶铆复合接头强度预测模型对胶层和铆钉的失效行为进行分析,为胶铆复合接头的性能评估与优化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幼儿问题“萌娃想办世界杯”为切入点,展开教研讨论,分析课程价值并挖掘课程抓手,形成足球文化走向的课程思考路径。在探索过程中,抓住幼儿兴趣点,及时思考价值体系,结合幼儿相关经验,推进足球课程,将足球文化玩活,玩实!  【关键词】足球;文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E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园本主题《畅想足球》实
指示交付作为一个物权规范,规定在我国《物权法》第26条之中。对于这一规范的适用范围、条件以及法律后果等,学界仍存在诸多分歧。本文试图介入其中,以求对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可接受的共识性方案。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也构成本文的论述框架。本文除导论外共计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示交付的概念分析。其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涵分析,首先介绍占有指示到指示交付的历史沿革,说明指示交付出现的必要性,其次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常出现
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对实验课程管理主要依赖于教务岗位的人工安排,需要同时协调任课教师和教室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成最优解;在实验设备管理方面,传统管理存在一定的信息丢失的风险,并且难以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实验预约只能够以班级为单位实现,缺乏灵活性,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研究更为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出一个优化
高性能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构造的1/2码率的码的度分布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该问题,蘑新布置校验矩阵中单位循环移位矩阵的分布,改进构造校验矩阵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
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在减轻能源短缺和解决环境污染方面受到广泛关注。Cu20作为窄带隙(2.0eV)的n型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能够有效地利用可见光(约占太阳光的46%),在消除难降解污染物、裂解水产氢以及CO2还原等环境能源领域受到了关注。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传统Cu2O光催化剂光化学稳定性差、光催化活性低的缺点,以及传统Cu2O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以一种新
中压电力线通信面临的复杂噪声干扰严重制约了其通信质量,传统的OFDM系统在这种信道环境中抗干扰能力不足且缺乏必要的噪声抑制措施,难以发挥其理论上的优势。针对上述不足,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自适应OFDM系统的中压电力线通信噪声抑制技术。首先,基于对中压电力线信道噪声的实测结果,分析了各类噪声的特性,构建了信道背景噪声的自回归(AR)模型,讨论了该模型参数估计的详细过程;通过对信道脉冲噪声数据的统计学分
针对本体模型的维护和演化问题,将代数格与概念格相结合,定义概念代数,提出基于概念代数的奉体演化3层结构,包括原子概念层、原子概念关系层、应用层。分析概念代数与本体表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