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己足压千红——江南丝竹文化蕴涵探析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丝竹是流传于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器乐合奏形式,以丝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典雅秀丽,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使江南丝竹既富有江南秀美柔婉之风,又尽显都市灵动流畅之韵,是中国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乐种之一。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趋近化和审美同质化的强势冲击,江南丝竹渐趋式微。2006年5月,江南丝竹被列入由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把握其文化内涵、精神之根,对有效的保护、发展江南丝竹传承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研究手段,通过对江南丝竹文化内涵的探寻研究,从而较为全面地把握江南丝竹音乐的源流及发展走向,以及社会的变迁对它蕴涵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更深入地认识江南丝竹的审美价值核心。从江南丝竹的艺术特征、音乐本体的文化内涵、生存环境的时代变迁以及与其他乐种的比较分析四个方面,对江南丝竹音乐形态和背后的文化语境进行探析,揭示江南丝竹与江南地域文化之间茎叶脉络的木本关联,并对江南丝竹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存、发展给予思考与探索。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中国艺术史发展的过程中,女性艺术同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与地位一样,一直以来都处于缺席失语的状态,在社会中始终没有话语权。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女性艺术家,她们也
期刊
期刊
“点”作为绘画艺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远远不止于一个符号那么简单,他带给我们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无尽的思考以及研究。“点”在纸面上显得极为渺小,而在中国绘
期刊
“自然”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泰式风格绘画艺术作品突出展现了缓慢、简单、朴素、丰富的生活,在笔者8岁时候就开始进入寺庙拜佛,听和尚讲佛经,学习佛教中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