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油菌解气是原油在遭受厌氧微生物降解(稠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以甲烷为主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又称为稠油菌解气或降解气。原油菌解气多分布在较浅地层中,属于次生型天然气资源。本文在总结大量的国内外对原油菌解气生成机理和控制因素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油水界面位置、地层水特征、储层特征、地层的氧化还原环境等对原油菌解气形成过程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物质平衡思想,首次建立了原油菌解气生成的定量计算方法。具体建模过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根据原油降解变化的始态、终态之间组成变化的各种等量关系及约束条件,建立了原油降解过程各族组分损失量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定量计算原油降解过程中原油各族组分的损失量;第二步,根据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原油降解和生物气生成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原油各族组分降解气产气率计算方法。这样,根据原油降解过程损失的各族组分的数量来定量计算降解气的生成量。基于上述建立的模型,我们在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进行了实际应用,计算了该区原油菌解气生成量。针对松辽盆地已有数据资料特点,在具体计算中,采用了对每一个原油或者油砂样品进行单点计算,然后对同一个地区和层位的样品进行统计的办法,得到该区原油降解程度分布和相应的原油降解产气率分布,再把产气率与同一地区的原油资源量相乘,就得到生气量的分布。计算结果为:在50%概率置信水平下,松辽盆地原油菌解气生气量为7.06×1011m3,主要分布在泰康隆起、西超地区以及葡萄花地区,这三个地区的原油菌解气的生气量分别为4.21×1011m3、1.96×1011m3、0.88×1011m3。此外,通过计算得出的产气量和原油菌解气的运聚系数,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原油菌解气的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