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一篇中译英翻译实践报告。本报告是根据作者所实习的公司提供的《机器人滚边技术概述》翻译项目进行分析与讨论。机器人滚边技术作为一项新型装配技术,极大促进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本文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以机器人滚边技术文本为案例进行研究,旨在归纳总结技术类文本在词汇、句子成分、句子结构以及篇章方面的翻译方法,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外机器人滚边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本实践报告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简要地概述翻译实践报告的背景、意义以及报告结构。第二章致力于阐释翻译实践报告的译前、译中与译后的整个翻译过程,对译前准备做出说明包括原文本的分析、翻译方法以及翻译工具的选择;其次,结合平行文本简述译中遇到的重难点,主要介绍专有词、长难句,最后指出译后的翻译审校与评估的重要性。第三章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基础部分,总述文本类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详细介绍各文本类型的分类与应用范围,分析文本类型对机器人滚边技术英译文本的指导意义。第四章为本报告的案例分析部分,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以文本类型为理论基础,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结合源文本的语言特点从词汇、句子成分、句子结构与篇章层面研究与讨论出具体的翻译方法。第五章为报告的实践总结部分,笔者总结并归纳翻译过程中的具体翻译策略与方法。比如,专业性词汇的翻译需要借助词典,查询平行文本确定最对等的词汇;在句子成分方面,应遵循科技英语“简明”、“客观”、“正确”等原则,对句子成分中主语成分进行调整以有效解决科技文本中无主语或者多个主语的现象,并利用逻辑词将科技文本中隐形的逻辑关系显性化;在句子结构方面,尤其科技英语中出现的长难句问题,笔者采用语序调整以及长句分译的策略使句子层次清晰,更具逻辑性,从而有效地保证翻译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总之,本报告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文本类型理论为视角指导机器人滚边技术文本的翻译,提高自身机器人滚边技术文本的翻译水平。基于此,本报告认为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译前准备必不可少;其次,译者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对翻译活动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希望在提升自身翻译能力素养的同时,在翻译方法上为从事机器人滚边技术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一定参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