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厂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将不断扩大和提高,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湿污泥高达1200万吨,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按2004年我国的污水处理能力统计,我国每天从各个污水厂产生约7,000吨的污泥饼,现在70%以上是弃置,20%是填埋,不到10%的是通过堆肥等技术处理后回用于土地。由于污泥中往往含有病菌和过量的重金属,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污泥大量的弃置,最终作为资源用于土地,常常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实际成果。唐山市市区现有的四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现为处理污水28.9万m3,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如果不经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置,必将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对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处置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比污泥产生量的计算方法和国内外污泥处置先进技术并结合唐山市实际情况,通过对比三种污泥产生量计算方法:污泥负荷法、数学模型法和泥龄法的优缺点,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有必要从污泥负荷法逐步向泥龄法过渡,最终过渡到数学模型法,在数学模型法实用化之前,泥龄法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计算污泥产生量并进行预测采用泥龄法进行推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近期(2007年),唐山市中心区四座污水处理厂产生干化污泥(含水80%)约11万吨,中期(2010年)约18万吨,远期(2015年)约30万吨。
唐山市中心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现阶段以卫生填埋为主,少部分好氧堆肥土地利用,基本无焚烧处理,根据三种处理方法优缺点,并结合唐山市实际情况,市中心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应该由卫生填埋为主向土地利用和焚烧处置发展,逐步减少卫生填埋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焚烧处理率,最终实现污泥处置的资源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