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非子》把战国前期的法、术、势三家思想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认为法、术、势三者都是国君统治的重要手段。《韩非子》法家思想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秦汉王朝的政治文化建构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韩非子》强调用人,秦国历代君主都注重任用客卿,从商鞅变法开始法家思想就在秦国统治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韩非子》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秦代的统治思想全面法家化。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改变了秦始皇时的政策重新制定了更为残酷的律令,放权于赵高导致“势”的转移,致使一代强国步入没落。秦亡以后建立的汉王朝依然是一种高度法家化的政权,汉初用黄老思想掩盖《韩非子》法家思想,汉武帝以后又开始使用儒学来缘饰法家思想。汉代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接受了法家君臣观,确立了“君为臣纲”为主的“三纲”思想,这源于《韩非子》法家“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思想,被汉武帝作为统治工具的“儒术”与先秦时的儒学已大不相同。《韩非子》思想中尊崇君主权力实现专制主义集权的方法和思想一直伴随着汉王朝的历史发展,继续加强着皇权的统治使君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阳儒阴法的政治模式影响了秦汉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文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