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江中下游种植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优势区,该区域小麦的单产和氮素利用效率一直较低,因此揭示该区域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生理,以提高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对实现小麦高产、肥料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具有长江中下游典型气候特征和种植制度的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一是对本区主要种植的9个弱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二是选用两个代表性的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N13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2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种植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优势区,该区域小麦的单产和氮素利用效率一直较低,因此揭示该区域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生理,以提高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对实现小麦高产、肥料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具有长江中下游典型气候特征和种植制度的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一是对本区主要种植的9个弱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二是选用两个代表性的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N13)和扬麦13(Y13),通过设置不施氮(N0)、低氮(60 kg N ha-1,N60)、正常施氮(180 kg N ha-1,N180)和高氮(300 kg N ha-1,N300)等4个氮肥处理,研究了弱筋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籽粒产量形成和氮素代谢的响应特征,以期阐明弱筋小麦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生理,为弱筋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正常施氮水平下,对9个弱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中,我们定义3个指标全部表现为高的品种为氮素利用高效型品种,全部表现为低的品种为氮素利用低效型品种,其他为氮素利用中效型品种。分析结果表明,鄂麦251(E251)、生选6号(SX6)和郑麦103(Z103)为高效型品种;鄂麦580(E580)、宁麦13(N13)、扬麦13(Y13)、扬麦15(Y15)和扬麦20(Y20)为中效型品种;皖西麦0638(WX)为低效型品种。通过对各品种的其他生理和农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可用于弱筋小麦氮素利用评价的生理指标有PFP、AE、氮素生理利用率(PE)、氮肥回收利用率(RE)以及总氮素积累量(TN);农艺指标有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HI)、株高,以及拔节、开花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LAI)。(2)施氮量对N13和Y13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影响。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施氮量对产量构成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千粒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此可知,增施氮肥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来实现。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角度来看,增施氮肥明显增加了N13和Y13的SAPD、LAI、光照截获率(LIR),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持续期,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两品种的收获指数均表现为N13大于Y13,说明N13的干物质转运能力强于Y13。(3)施氮量对小麦的氮素积累、氮素利用效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都有显著影响。N13和Y13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以及总氮积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明显增加,且Y13的各器官氮素积累量都高于N13,表明Y13的氮素积累能力强于N13。与此同时,氮肥籽粒生产效率(NUEg)、氮肥干物质生产效率(NUEb)、PFP、RE在两年度间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增加施氮量不利于氮肥的吸收和利用。从品种间来看,N13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平均的NUEg和氮素收获指数(NHI)分别比Y13高3.78 kg kg-1和1.94%,而NUEb却比Y13低3.12 kg kg-1,说明N13的氮素向籽粒的转运能力强于Y13。此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13的GS活性和SP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由此可见,增施氮肥对N13产量的影响与其灌浆期间GS活性增加密切相关。(4)施氮量对籽粒蛋白含量有一定调控作用,但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调控作用不明显。施氮对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N180和N300处理下N13和Y13的籽粒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0和N60处理。
其他文献
再生稻是我国水稻种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再生芽是再生季产量形成的基础。在头季齐穗后约15 d左右施用促芽肥对再生芽萌发生长和再生季产量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施用促芽肥增加了再生稻的施肥次数。再生稻施用专用缓释肥可减少施肥次数(减少分蘖肥和促芽肥)来减少人工施肥投入,其施用能否实现再生季增产尚不清楚。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促芽肥对再生芽生长状态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用价值。提高油菜产量一直是油菜研究的首要目标,而开花时间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甘蓝型油菜在合适的时间开花,不仅能够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也能够扩大其种植区域,所以开展开花期的研究对于油菜育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前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中的开花期候选基因作为验证对象,筛选了18个开花期候选基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速度和重载列车载重的不断提升,轮轨摩擦副的损伤越来越严重,不仅大大增加了铁路运输成本,更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安全,钢轨的延寿问题越来越突出。众所周知,钢轨的服役寿命不仅取决于其表面耐磨性,还和其接触疲劳强度有关。为了兼顾滚动接触疲劳特性,现有的技术标准都将钢轨的硬度限制在HB400以下,轮轨摩擦副长期在低硬度条件下运行,使用寿命偏低。本文首先研究了激光全面积淬火和激光熔凝淬火技术对钢
磷元素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磷脂、核酸、核蛋白中,参与包括光合作用在内的多种代谢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土壤中的磷移动速率很慢,并且容易与含有铁、铝、钙等元素的土壤矿物结合。所以土壤中的磷很大一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导致植物出现缺磷的症状。大量研究表明缺磷会造成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的显著下降。然而,很少有研究系统地从叶片解剖结构的角度去分析低磷胁迫对光合
拟南芥作为双子叶模式植物,基因组小,自花受粉,基因高度纯合,突变体材料易得,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拟南芥主根结构简单,纵轴上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横轴上看是一个封闭式辐射状结构,从外而里是单层排列的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随着根的成熟会形成中间皮层MC(middle cortex)。MC形成受许多基因调控,如SCR,SHR,SCL3;以及激素调控,如生长素,赤霉素等。本研究通过考察突变体s
原花青素(PAs)是影响柿果实品质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原花青素前体的生物合成和聚合分别发生在内质网和液泡中,因此前体物质必须经过液泡膜才能进入液泡。本研究以中国甜柿‘鄂柿1号’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DkMATE7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原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原花青素前体物质跨膜转运模式进行研究,探明DkMATE7在柿原花青素跨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其具体转运的前体物质,进一步完善中国甜
杂交稻比常规稻品种具有20%以上的产量优势,其推广应用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贡献。许多研究表明,杂交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品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杂交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们对稻米品质需求愈发重要。然而,目前关于杂交稻品种高产和优质协同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选用近年来国家审定的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较好,推广面积较
2021年,新中国成立已有72年,72年中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先后经历了8次探究摸索与创新发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新中国历史上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拉开序幕,一场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与创生在各地区、各学校、各课堂衍生出了极具中国特色与学校智慧的课改经验与成果。或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或引起主流媒体的集中报道,或引起五湖四海的学校、
油菜抗倒性弱是制约我国油菜进一步提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沼液是禽畜粪污经厌氧发酵后的速效生物肥,施用沼液增产优质效果显著,且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有利于促进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62(抗倒伏型)和阳光2009(倒伏敏感型)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无机氮肥为对照,将两种沼液肥(猪、牛)分别设置低、中、高3个用量水平,研究沼液肥对油菜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一直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最基础而重要的研究课题。一个特定细胞的分化通常需要跳出细胞周期,“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是对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的关系的精妙概括和前瞻预测。多年来,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等基本生命过程的细节及其涉及的大量基因不断被发现和分析,但对这些过程之间的的关系和协调机制却一直没有取得特别重要的突破。多细胞丝状的鱼腥蓝细菌Anabaena sp.PCC7120在环境中缺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