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一直是不变的关键词。鉴于税收政策是政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务院及其财税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亟待检验。同时,解决就业问题作为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激励创业创新税收政策的目标之一。本文着眼于我国当前激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并以此为切入点,以就业效应为导向,从检验相关税收优惠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实施效果,到进一步探寻其对解决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研究思路不断深化,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剖析政策效果。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微观层面和地区宏观层面两个维度对激励创新的税收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结合研究。首先,围绕创新激励税收政策对就业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从企业层面逐步分析至行业层面和地区层面,并提出了相关假说。其次,本文先基于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从企业层面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同时对技术创新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就业供给规模的主渠道进行了渠道识别,并进行了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之后,本文基于200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在宏观层面的创新激励效应和就业效应进行了类似的计量检验和渠道识别。实证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在企业层面的创新激励效应、就业效应均是显著的,渠道识别是畅通的;而在地区宏观层面,结果并不稳健。最后,在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方面要关注结构性减税、充分发挥高新技术行业的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持续关注企业创新的就业效应。通过更全面更深入的政策剖析,希望能为政府部门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为激励创新、带动就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