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选取四川省宜宾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对页岩样品的地质参数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二者对页岩气吸附特性的影响;采用容量法对页岩样品进行单-多组分气体的等温吸附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四川省宜宾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对页岩样品的地质参数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二者对页岩气吸附特性的影响;采用容量法对页岩样品进行单-多组分气体的等温吸附实验;讨论多组分气体在页岩中的吸附特性、竞争吸附特性和选择性;利用多组分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研究多组分气体在页岩中的等量吸附热和极限吸附热,从热力学角度来解释页岩气的吸附机理。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页岩样品总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种类丰富,并且有较高的成熟度,矿物组分含量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孔隙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页岩孔隙中包含了大量微孔和介孔,提供了可观的比表面积,同时样品中高含量的粘土矿物使页岩的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优化了页岩气的储集和吸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多组分吸附等温线属于I型吸附等温线,低温和低压环境下更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在不同比例CH4-CO2实验结果中,吸附量受原始气中CO2比例影响,CO2含量越高,总吸附量越大。CH4-C2H6混合气实验结果中,总吸附量要低于CH4-CO2混合气饱和吸附量,三种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从大到小为CO2>C2H6>CH4。游离相体积比和选择性结果表明,CO2和C2H6在竞争吸附中占优势,能够优先吸附于页岩表面,CH4吸附相对滞后。多组分吸附模型参数由单组份吸附模型获得,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多组分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成正相关,二元组分中CO2含量较高时,等量吸附热和极限吸附热较高,C2H6在吸附过程中会占据高能吸附位并释放大量热,从而增加等量吸附热。
其他文献
在标准的高维回归理论和应用研究中往往假设协变量是完全观察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假设一般并不切实际,我们常常会面对协变量具有测量误差的情形,常见的有高通量测序、传感器网络数据以及基因表达数据等(见Loh and Wainwright(2012))。从而,在具体的模型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处理参数的高维性,还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存在以避免非消失的偏差。因此给这些模型的统计推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为了减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的孑遗植物,具有多方面应用价值。银杏的果实称为种实,其生长发育既受遗传基因表达的调控,也受产地、树木年龄、光合作
目的:通过以常规针刺治疗做对照,观察眼针摩法对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眼针摩法的优势与作用机制。为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临床
相干性是激光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何获得相干度可调控的激光器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调控激光相干度的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在激光谐振腔内直接调控相干度分布,间接法是指在激光谐振腔外添加光学元件(如旋转的毛玻璃、空间光调制器(SLM)等)间接调控激光相干度。鉴于空间相干度可控的部分相干光束的重要性,本学位论文着重对简并谐振腔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在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提倡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亟需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
第一部分:抗缺血性脑卒中川芎嗪衍生物A11前药的设计、合成及成药性评价脑卒中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占我国脑卒中患病率的78%。
2016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确定了北京市、浙江省和山西省为试点地区,即在这三个地区设立监察委员会,并赋予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以及处置的职权,还规定了12项办理案件的具体措施,其中就包括了留置这一新型的调查措施。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正式颁布实施,为留置措施在监察体制改革中的广泛适用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留置措施是在总结过去反腐经验基础上,为适应
KptA/Tpt1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一种磷酸转移酶,其功能是在tRNA的剪接过程中将磷酸基团转移到NAD+上,进而形成ADP-核糖基化。磷不但是核酸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
本文主要讨论了G-布朗运动的两类随机微分方程的指数稳定性,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讨论了由G-布朗运动驱动的带时滞的随机泛函微分方程(简称G-ISFDEs):dy(t)=f(t,yt)dt+h(t,yt)d(B)(t)+σ(t,yt)dB(t),t≥0,(3)其中对t≥0,yt=y(t+θ):={y(t+θ):-∞<θ≤0)},f:R× BC((-∞,0];Rn)→Rn,h:R
GPS控制测量边长投影变形是工程控制网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高海拔地区的投影变形较大,会影响工程后续施工放样精度。本文分析了GPS控制测量投影变形产生的原因,探讨消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