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作为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企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使得其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合理的投资安排能够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然而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存在利益冲突,且难以设计完全契约来约束管理层行为以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存在投资过度,抑或是投资不足的现象,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难以确立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相比于股东,管理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地更加细致,而股东则存在着掌握情况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存在认知盲区的情况。并且管理层对于企业的资源配置有着直接决定权。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当管理层手握超过自身职责范围的权力,并且公司治理机制无法形成相应的约束力时,管理层就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包括构建商业帝国、追求个人地位、获得超额收益、保全个人声誉等,作出一些不必要甚至不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投资决策,引发投资过度或者投资不足。对于采取何种手段来制约管理层权力,无论是在企业实践中还是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内部治理,而忽视了外部治理手段的存在。现如今,与外界的交互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外部治理手段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在众多外部治理手段当中,分析师关注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于管理者异常举动的约束效果广受好评。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补充,在我国外部监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分析师能够通过发布投资预测报告来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的方式对管理层异常行为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同样,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产品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变得更加直接,业绩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管理层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并且,产品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会挑战企业的市场地位,压缩潜在的获利空间,提高生存难度,迫使管理者尽职尽责以免遭降薪或解雇,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文章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角度,探讨了企业投资效率如何受制于管理层权力,并加入分析师关注、产品市场竞争两种外部治理手段,探究两者在规范管理层权力异化中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基于不同的理论依据提出不同的研究假设,并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逐一验证。文章选取部分2014-2018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两职合一、股权制衡度、总经理在外兼职三个指标来综合评价样本公司管理层权力的大小;参照Richardson提出的投资效率模型度量企业的资金分配效率;使用该年度对样本公司发布投资评级报告的分析师团队及个人的数量来衡量分析师关注水平;使用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评价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经过数据清洗和整理,共得到样本5389个,使用STATA15软件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到:(1)管理层权力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关系,即管理层权力增大会相应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2)分析师关注能够抑制管理层权力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关系,即随着分析师关注强度的提高,管理层权力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的效应会有所减弱;(3)产品市场竞争能够抑制管理层权力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关系,即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层权力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的效应会有所减弱。文章以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作为理论出发点,以管理层权力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关系为中心,同时将分析师关注以及产品市场竞争两种不同的外部治理手段作为调节,丰富了管理层权力异化的经济后果、产品市场竞争与分析师关注的治理效应的研究。对于企业合理界定管理层权力范围提供了新的参考,进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率,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对于我国培育良性竞争市场、重视分析师行业管理,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