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动态最佳经济出矿品位的控制放矿技术研究是一项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在覆岩下放矿时,崩落的矿岩直接接触,如果采场结构参数不合理或放矿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较大的矿石损失与贫化,由此造成资源浪费,并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因此,研究崩落矿岩的流动特性及其放矿规律,从而确定矿山最佳出矿截止品位,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柿竹园矿超大空区、高品位矿柱、低品位上部矿石及覆岩同步大量崩落的具体条件,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第一,分析了矿岩散体在放出过程的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崩落矿岩散体表现出的非均匀性,把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分为两个方面:矿岩散体的整体流动规律研究和细小颗粒的穿流运动研究。第二,对矿岩散体整体流动的研究以放矿椭球体理论为基础,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就不同矿岩块度组成对放矿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矿岩块度组成对放出体短半轴大小的影响,同时就放矿卡斗堵塞,以及卡斗堵塞对放矿贫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三,根据采矿综合成本(采矿、放矿、运输)、选矿综合成本、采选回收率和贫化率、矿石当量品位(包括主产元素品位和折算成主产元素品位的可回收利用伴生与共生元素品位)、精矿价格,按照盈亏平衡原理,建立了适合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最佳动态经济出矿品位模型。第四,根据单漏斗和多漏斗放矿量与出矿品位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和截止品位与精矿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曲线,确定了对应于不同出矿截止品位的单漏斗和多漏斗放矿量,为放矿制度和放矿控制措施制定提供可操作的依据。第五,根据最佳动态经济出矿模型,制定了控制贫、损指标的放矿制度和放矿控制措施,包括放矿极限高度达到前的各漏斗均衡放矿制度、尽量延长贫化放矿开始时间的技术措施、贫化开始后的各漏斗放矿顺序与一次放矿量、在当前精矿价格下各漏斗放矿结束标准等。第六,根据柿竹园矿超大采空区、高品位矿柱、低品位上部矿石及覆岩同步大量崩落的具体条件,提出了“截止品位与出矿总量控制相结合”的采场出矿管理制度,这样可以减少由于提前假贫化、矿石被“包饺子”、封川过早等损失矿量的现象,从而提高矿石回收率;采场实行精细化管理,重视矿石回收率的提高与管理,节约大量的采准和备采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