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位缺陷对于Pd晶面催人CO+NO反应的影响的DFT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82211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相催化剂的应用变的越来越广泛,设计出具有较高催化性能的多相催化剂材料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家们的共同梦想。而缺陷能够提升材料的催化性能这一事实也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对于缺陷结构在催化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正确理解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合成高性能的催化材料。   本文中以CO+NO在Pd(100)和Pd(111)晶面上的反应作为探针来研究晶面的空位缺陷对于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来研究CO+NO反应中的N,O,CO,NO,N2,CO2吸附物种的吸附位,吸附能,以及各基元步的反应路径和反应能垒。首先,通过在Pd(100)和Pd(111)晶面以及相应的缺陷晶面上的吸附性能对比,发现空位缺陷可以增强Pd(100)晶面的吸附性能,消弱Pd(111)晶面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对这些晶面的HOMO-LUMO能隙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趋势。其次,通过对比各基元步在不同晶面上的能垒,发现空位缺陷明显降低NO分解的能垒和N2生成的能垒。通过对空位缺陷进行细微结构分析,发现空位缺陷是由(100)微晶面和(111)微晶面通过特殊角度组成的亚稳结构,此亚稳结构对于NO分解的能垒和N2生成的能垒的降低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由于CO2分子本身是比较大的线性分子,导致空位缺陷对其反应能垒影响不大。同时,研究中还得到了各反应中具有共性的步骤:①吸附物必须首先被活化②吸附物在正确的方向上互相接近。最后,探讨了CO+NO的最佳反应机理发生在含有空位缺陷的Pd波浪形结构上,而此结构对于催化剂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基于大环化合物的超分子体系的构筑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设计并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结构新颖且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大环主体分子是分子识别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发展的
當代妇女的工作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分析和病原微生物研究等领域。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构建时,利用多功能的纳米材料和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硫化物半导体与Ti02复合及KBr辅助水热法合成Cd0.5Zn0.5S,所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用光催化制氢来评价。以Na2S-Na2SO3作为电子给体,优化了反应的条件以达到高效的光催化制氢,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本工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水热法制备了单斜CdS与Pt/TiO2复合的CdS-Pt/TiO2复合光催化剂。研究了CdS与Ti02的摩尔比、载铂量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的
我们家族每年正月十五举办家宴,算算已经有40年了。从最开始我爸兄弟姊妹六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到现在老老少少40多人四世同堂。今年的家宴聚会,轮到小叔家承办。  小叔家大女儿,堂妹格格实力抢镜——长大衣,高筒靴,气场两米八,十足的衣锦还乡的派头。这些年,格格去了南方城市发展,买了别墅,一家四口开车逛回来,回乡目标很明确:房价涨了,他们回来购置一套投资房产。婶子专门强调,女儿在家乡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