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提出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大力推动绿色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据交通部统计,我国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率不到30%,相比发达国家90%的废旧料再生利用率仍较为落后,并且由于传统沥青搅拌站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直都修建在较为偏僻的对环保要求较为宽松的区域,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这种发展要求下,建设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已经成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再生工厂布局是一个必然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再生工厂布局以及再生工厂布局方案如何优选,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对现在的传统拌合站存在环保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工厂的概念。对于建设环保型再生工厂来说,通过对再生工厂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各功能区相关关系分析及生产加工区子系统位置的合理布局,进而实现传统沥青拌合站的布局优化,并对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改善。其次根据系统布置设计理论(SLP),分析各功能区间的相关关系,展开基于SLP的总体功能区的布局研究,在布局优化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分别以各功能区间综合关系最大和物料运输距离最小为目标,并结合各功能区不互相重叠、各功能区均在同一平面内布置等相关约束,建立符合再生工厂总体布局的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之后在进行生产加工区布局研究时,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提出按平地布局及台地布局两类情况分别考虑。(1)在进行平地布局条件下生产加工区的研究时,考虑高度限制的因素,研究得到两种布局方案:一种是仅考虑利用地上空间的得到的布局方案;另一种是考虑综合利用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得到的布局方案。(2)在进行台地地块上生产加工区的布局研究时,按台地的起伏情况考虑将起伏部分布置成一个台阶或两个台阶得到两种布局方案。结合两类方案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分别建立基于TOPSIS法的平地、台地方案的横向评价及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综合纵向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将本文布局研究理论应用于江津某工业园区规划用地再生工厂的建设中,通过相关的评价方法选出适合规划地块的最优方案,从而为西南地区建设再生工厂提供实际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