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过程中,语言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而语言的翻译则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然而,语言在承载文化信息的同时还受制于所承载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语言的过程中要同时达到两种文化最大程度上的交流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将以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黑氏》的英译本为例,分析并研究译者是如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翻译该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两位在秉承了Grice(1967)的语义学和语用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于1986年在《关联性:认知与交际》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的过程”:前者是说话者把语言交际的信息意图明确的展现给听话者,后者指的是听话者根据说话者提供的认知环境来推理以获知信息意图。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的核心是寻找最佳关联进而推理出交际者的意图。Wilson的学生Ernst-August Gutt(1989,1991,2000)率先将此理论运用在翻译研究中。在Gutt(1991)的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中,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关联翻译理论,他把翻译看作一个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的推理过程,Gutt的理论为之后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套有连贯性与指导性的理论框架,在翻译界产生的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黑氏》英译本中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为以后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提出相对有利的方法策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