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瘟疫无时不在,无数次侵袭着我们的先民,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极强的传染性与致命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苦难。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疫病流行依然猖獗。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8-1949年)为时间段,探讨湖南境内疫病流行状况、流行原因、解析其流行特点以及对当地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等。通过探讨,为以后疫病流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这段时期影响湖南湖南境内主要的疫病多达数十种,几乎无年不发,无处不疫,尤其是1937年抗战开始以后逐渐加剧,平均每年都有数种疫病流行,有些年份有多达20-30个县份受到侵害,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无人不病,无家不病,耕耘无夫,炊食无妇”的局面。疫病屡屡频繁流行,究其原因是当地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湘省本身的气候、频发的水旱灾害为疾疫的孽生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随着日军的铁蹄踏入湘境,战区城镇破坏不堪,难民不断增多,人口流动性剧增,加之民众不良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习俗、落后的医疗条件,恶劣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刺激疫病的流行与传播。湘省疫病本身就具有传染性大、发病率高的特点,在以上种种因素的刺激下,使得疫区范围更广,疫情发生频率更高;流行持续时间更长。湘省疫病的广泛流行与传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影响。它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导致大量人口染疫与死亡;破坏农村的社会经济;阻碍商业贸易的发展;消弱军队的战斗力,阻碍抗战;加剧财政的拮据;导致民众心理恐慌,社会秩序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