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绿僵菌是研究比较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阐明其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十分必要。几丁质是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影响真菌的生长与毒力。合成几丁质的关键酶是几丁质合成酶。目前,对于几丁质合成影响毒力的机制在昆虫病原真菌并没有报道。本文以昆虫病原真菌的模式生物蝗绿僵菌为研究对象,阐明几丁质合成影响蝗绿僵菌毒力的机制。 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1.MaChsIII、MaChsV、MaChsVII影响蝗绿僵菌毒力。MaChsI、MaChsII、MaChsIV、MaChsVI并不影响绿僵菌的毒力。ΔMaChsIII、ΔMaChsV点滴毒力降低。有意思的是,ΔMaChsV注射毒力增强。与其它敲除菌株不一样的是,ΔMaChsVII点滴毒力基本丧失,注射毒力极大的降低。 2.ΔMaChsIII、ΔMaChsV、ΔMaChsVII在东亚飞蝗体表附着阶段有缺陷。ΔMaChsIII、ΔMaChsV、ΔMaChsVII疏水性降低,三个敲除菌株的疏水性只有野生型的25%左右。 3.ΔMaChsIII、ΔMaChsV、ΔMaChsVII在体壁穿透阶段有缺陷。ΔMaChsIII与ΔMaChsVII在东亚飞蝗后翅上的萌发减慢,ΔMaChsV在东亚飞蝗后翅上的萌发加快。ΔMaChsIII、ΔMaChsV、ΔMaChsVII在附着胞形成阶段有缺陷,并且ΔMaChsV、ΔMaChsVII敲除菌株形成的附着胞在形态上与WT有很大的差异。 4.MaChsIII、MaChsV、MaChsVII敲除以后,蝗绿僵菌更加容易被东亚飞蝗识别。 5.MaChsIII、MaChsV、MaChsVII三个基因对于蝗绿僵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是必须的,敲除这三个基因以后,蝗绿僵菌细胞壁变得很脆弱。 6.几丁质合成酶家族成员影响蝗绿僵菌细胞壁的成分。MaChsI、MaChsII、MaChsIV不影响蝗绿僵菌细胞壁的成分。与WT相比,ΔMaChsVI细胞壁中几丁质成分降低了37%,ΔMaChsV和ΔMaChsVII细胞壁中的几丁质与β-1,3-葡聚糖含量显著增高。ΔMaChsV细胞壁中的甘露糖蛋白含量降低了10%,而在ΔMaChsIII中,甘露糖蛋白的含量增加了20%。 几丁质合成影响蝗绿僵菌的毒力,MaChsIII、MaChsV、MaChsVII三个基因敲除以后,蝗绿僵菌毒力降低。本文对这三个基因影响蝗绿僵菌的毒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第一,MaChsIII、MaChsV、MaChsVII敲除以后,蝗绿僵菌在东亚飞蝗体表的生长受到了影响,主要是影响附着胞的形成。附着胞是重要的侵染结构,附着胞的形成是蝗绿僵菌浸染的关键。第二,MaChsIII、MaChsV、MaChsVII敲除以后,蝗绿僵菌更加容易被东亚飞蝗识别。第三,MaChsIII、MaChsV、MaChsVII敲除以后细胞壁变得很脆弱,脆弱的细胞壁也是导致蝗绿僵菌毒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