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市冬令救济研究(1938-1945)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战救国的热潮,在国民政府动员组织下成立了许多爱国抗战组织,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其中冬令救济委员会就是抗战时期成立一个典型的季节性救济组织。重庆市冬令救济组织负责重庆市冬令救济工作,最初是由新生活促进运动委员会倡导下,联合多个政府机构共同参与成立的冬令救济运动委员会,为更好地发挥救济效果由社会局将其改为重庆市冬令救济委员会。重庆市冬令救济扎根于重庆,其组织构成及发起的救济活动服务于重庆本地。在重庆市冬令救济委员会的积极救援下,为抗战时期重庆市的难民贫民救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在冬季的救济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抗战时期的重庆市冬令救济为研究对象,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现阶段关于重庆市冬令救济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冬令救济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展开讨论,通过对背景的阐述分析开展冬令救济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重庆市冬令救济机构的组建与运行机制,分析了重庆市冬令救济活动的演进过程和重庆市冬令救济委员会的建立与运行机制,详细阐述了重庆市冬令救济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同时,分析了重庆市冬令救济委员会与其他救济机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凸显重庆市冬令救济委员会在救济方面的独特性。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冬令救济的救济内容。包括救济对象与审查程序,开展救济活动,进行宣传与扩大宣传。详细论述了衣被发放,振款发放,避寒所建立等救济活动,凸显重庆市冬令救济的效果和宣传手段的进步性。第五部分是对冬令救济的评析,主要分析了重庆冬令救济的特点,重庆市冬令救济的贡献,和重庆市冬令救济的局限,一方面肯定救济难民,支援抗战,提升国民政府形象,缓解重庆城市的压力,提升人们的救助意识,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指出冬令救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存在腐败现象,行政摊派及物价上涨影响捐助的积极性。第六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社会救助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探究玄武岩纤维(BF)掺量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抗压性能的规律,制作了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5 kg/m^3、3.0 kg/m^3、4.5 kg/m^3、6.0 kg/m^3、7.5 kg/m^3的
<正> [病例] 男,56岁。左侧鼻腔反复出血1月余.外院诊断为干酪性鼻炎,经多次填塞止血.仍有间断出血.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鼻腔内2 cm&#215;3 cm带蒂新生物.表面欠光滑,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于战后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丹阳县商会在国民政府指导下对自身进行了改组重建并在政治、经济领域为维护商人合法利益、推动区域重建采取了一系列措
中共成立后不久,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使中共的民众动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针对目前电子技术教学的不足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实验设备更新慢等,提出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引用到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