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含全氟烷基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谱学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几类不同的含长链全氟烷基的环状化合物以及这类化合物与亚磷酸三乙酯进行进一步反应,生成含全氟烷基和磷酸酯基的新型螺环化合物;本论文同时还对所合成的新的化合物进行波谱学研究。经检索,该类化合物未见公开报道。 2,2-二甲基-1,3-二氧杂-4,6-环己二酮(1)与烯丙基溴在氢氧化钾和相转移催化剂(PEG-400)的存在下,反应得到2,2-二甲基-5,5-二烯丙基-1,3-二氧杂-4,6-环己二酮(2)。化合物(2)在连二亚硫酸钠和碳酸钠的存在下与全氟碘代烷(a-c)反应,得到含全氟烷基的环状化合物(6a-6c)。化合物(6a-6c)和亚磷酸三乙酯在180-200℃下反应,生产化合物(9a-9c)。 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2,4-二酮(3)与烯丙基溴在氢氧化钾和相转移催化剂(PEG-400)的存在下,反应得到5,5-二烯丙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2,4-二酮(4)。化合物(4)在连二亚硫酸钠和碳酸钠的存在下与全氟碘代烷(a-c)反应,得到含全氟烷基的环状化合物(7a-7c)。化合物(7a-7c)和亚磷酸三乙酯在180-200℃反应,生产化合物(10a-10c)。 本论文对反应所得到的新的化合物进行了1H-NMR、13C-NMR、19FNMR、31pNMR、13C-1HCOSY、1H-1HCOSY、DEPT、IR、UV、MS等波谱学分析以及元素分析和X-衍射等分析,确证了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结构;讨论了氟原子和磷原子的引入对化合物核磁共振谱学行为的影响及波谱学特征;并对相关的含全氟烷基化合物的NMR的谱学数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其他文献
喹唑啉及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通常众多的药物中间体都有这样的骨架。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菌、抗炎等作用,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因此,有关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化学界和生物界学者们研究的学点之一。本文主要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C-H键活化构建Csp2-Csp2键,生成喹唑啉和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简单介绍过渡金属催化的Kumad
本文利用点击化学方法通过CuI催化二叠氮和端基二炔环加成,来得到高分子量聚合物。文章通过设计引入新基团呫吨结构、醚键、三氟甲基侧基来提高聚合物的溶解性、分子量和光学性能等,制备了含呫吨结构的聚三唑及其表征。1.9,9-二(4-羟基苯基)呫吨作为起始原料,跟三溴丙炔反应生成9,9-二(4-(2-丙炔氧基)苯基)呫吨(BYPX),总收率达到75%。以芳香族二胺为起始原料,跟叠氮化钠反应生成芳香族二叠氮
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人工核酸定位切断试剂对DNA的切断在DNA序列测定、染色体分析、基因治疗以及DNA重组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进行人工合成限制性内切
本文研究了邻硝基苯胺还原关环一步法合成苯并咪唑类衍生物24,26和药物中间体2,3-二乙氧基,5-甲基喹喔啉(5)的合成。并对不对称光学活性氨基酸的合成进行了探讨。文章用邻硝基苯
学位
脱氧核糖核酸(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在生命遗传密码的翻译、转录、复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DNA分子是现在临床使用的许多抗癌药物的作用靶点,故DNA靶向化合物已成为很重要的核酸探针的选择对象。对于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化学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不但有利于探索和开发新的DNA足迹试剂、定位碱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