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也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导致关节退化、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的一种疾病,是导致中老年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受累关节的疼痛和功能受限。随着我国的老年化的发展,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knee,OAK),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成为最常见的骨性关节炎疾患,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口中,OA发病率为5%,OAK的发病率为9.56%,60岁以上的人口中,其发病率为20%,OAK的发病率高达78.5%。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不完全明了,因此限制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特效治疗,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后期治疗关节退变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多进行性加重。因此研究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探索有效防治手段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面临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研究认为关节腔内臭氧注射,使关节软骨中MMP-1表达减少,软骨表面平滑,裂隙生成减少,细胞增生等软骨退变延缓可以使OA患者的关节肿胀减轻,疼痛缓解,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臭氧在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课题组前期也研究了臭氧治疗OA时炎症介质如IL-1、肿瘤坏死因子、自由基及细胞凋亡等在兔骨性关节炎中的变化,发现20μg/ml、40μg/ml的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模型兔膝骨性关节炎后,关节软骨呈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臭氧治疗后关节软骨基质主要成份胶原的变化则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OA的病理学特征为关节软骨的变性。胶原是软骨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占软骨干重的60%,其中Ⅱ型胶原占胶原总量的90%。关节内的胶原蛋白分子高度有序地排列成胶原纤维网架结构,使具有高度吸水的蛋白多糖镶嵌于内,从而使软骨具有独特的弹性、低摩擦性和高抗压性。研究显示,胶原蛋白的代谢变化及结构、分布的改变与骨性关节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实验拟通过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后,通过观察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及Ⅱ型胶原量和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探讨臭氧治疗OA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