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纤维增强热塑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何制备高品质的复合材料预浸料以及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熔融浸渍过程相关理论研究已有很多,包括纤维断裂、浸渍理论等,但大多基于辊系模具围绕加工工艺展开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局限性,且没有准确描述浸渍模具对熔融浸渍过程的影响,而浸渍模具作为熔融浸渍工艺中的重要设备,对预浸料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分析纤维受力和熔体建压的根本原因,建立通用型纤维断裂模型与浸渍模型,探究纤维加工形态、纤维与模具形成结构及工艺参数对熔融浸渍过程的影响,确定影响因素与纤维断裂率和浸渍程度间的函数关系。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模拟和实验,探索弯曲流道浸渍模具结构参数及工艺对纤维断裂率和浸渍程度的影响规律,得到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参数组合。设计计算程序以应用模型进行预浸料质量的预测及物料、模具结构、工艺的选择、设计和搭配。结果表明:适当增大纤维弯曲部分圆弧半径、减小纤维对模具总包覆角和浸渍模具内纤维总长度,有利于减小纤维受力,从而降低纤维断裂率;随纤维与模具所形成楔形区的夹角减小、数目增多,熔体建压能力增大,浸渍程度得以提升。为提升长玻璃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选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作为增韧剂进行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含量的提高,两种增韧剂均能够使长玻璃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大,树脂与纤维界面的结合程度提升,其中POE-g-GMA的增韧及界面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