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2007年(63个产烟县)和2008年(70个产烟县)我国烤烟主产区相同等级(C3F)初烤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分析,研究了生态环境对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以及质体色素与烤烟评吸质量的关系,并探讨了品种、采收成熟度、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类胡萝卜素合成诱导剂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一、2007年和2008年我国不同产区C3F烤烟样品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1.18μg/g~173.43μg/g和56.74μg/g~182.47μg/g,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0μg/g~27.82μg/g和2.63μg/g~19.60μg/g。不同产区初烤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品种一致的条件下,西南烟区的云南、四川和贵州等产区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较高,吉林和辽宁等东北产区烟叶的含量较低。总体上看,同等级初烤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产区纬度上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在产区间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叶绿素含量可能更易受采收成熟度、田间氮肥和镁肥施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种植海拔高度与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云南产区云烟85和云烟87品种初烤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K326品种,福建产区CB-1品种则显著高于K326和云烟系列品种。
二、作为一类重要香气前体物,质体色素含量与烟叶的评吸质量存在密切关系。随初烤烟叶(C3F)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香气质分值显著上升,香气量分值则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超过一定范围后,香气质和香气量分值均会出现显著下降。综合来看,对于C3F初烤烟叶样品来说,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0μg/g~140μg/g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不超过15μg/g时,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和综合感官评吸质量较好,两年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三、在栽培措施和烘烤环境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达到工艺成熟时,中部烟叶以中烟100和云烟202品种质体色素含量较高,K326和龙江911品种含量较低,上部烟叶品种间的差异小于中部烟叶,仍以K326和龙江911含量较低。烤后不同部位均以云烟85和中烟100品种质体色素含量较高,但上部烟叶品种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不大。不同品种烤烟质体色素在调制过程的降解转化比例及调制后的含量与烟叶的评吸质量,尤其是香气品质存在密切关系。中、上部烟叶均以调制过程类胡萝卜素降解比例最低和最高的云烟85和云烟202香气品质较差,降解比例及烤后烟叶含量中等的K326香气品质较好,中部叶绿素含量显著较高的云烟85杂气和刺激性等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四、采收成熟度对烤烟质体色素的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影响。中部、上部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均随成熟过程的推进而下降,但中部烟叶成熟前期下降快,后期趋于平缓,上部烟叶过熟阶段仍会出现显著下降。烟叶进入成熟阶段后,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快于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逐渐上升,但中部烟叶在成熟前期(欠熟至工艺成熟阶段)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差别不大,而上部烟叶在此阶段叶绿素的降解速度就显著快于类胡萝卜素。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中的质体色素含量均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显著降低。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明显改善,尤其是非基本色(微带青、青黄)烟叶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中部以工艺成熟采收烟叶的评吸质量较好,上部则以过熟采收烟叶的评吸质量最好。
五、CPTA和MPTA作为两种公认的类胡萝卜素合成诱导剂,在不同植物上已有广泛的应用报道。本试验结果表明:烟叶采收后叶面喷施这两种三烷基胺类化合物可显著提高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CPTA和MPTA的高浓度(0.2%)处理,调制后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2%和58%,并且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打顶后叶面喷施较低浓度(0.05%~0.1%)的三烷基胺类化合物对提高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改善烟叶综合质量较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