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是导言。论述了产业区域转移的概念。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和预期价值等。 第二章主要对产业转移的理论来源进行了梳理。把国外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归纳为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雁行模式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国际投资理论关于区位选择的部分等。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则按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描述。大陆对产业转移的研究分为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产业转移中的技术转移、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研究、对国内产业转移的研究四大类进行。从台湾企业转移动机与区位选择、台湾制造业企业进入大陆市场模式等角度对中国台湾地区博硕士论文中与产业转移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雁行模式再到新经济地理理论,都是以产业转移实践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而不断演化的。在对产业转移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生产要素由土地、资本和人力到科技;市场环境由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以致垄断等,这些理论中,着重从产业转移输出方考虑,对承接方的条件、正负面影响研究的不多;随着经济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金融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过去的理论已经很难圆满地说明现在。从国内的研究看,以FDI的地域分布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多,结合国际,以实证研究为主,深刻阐述产业转移规律与理论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往往以微观视角、个案研究为特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两者结合,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体制、机理、文化等因素的考虑,比较富有特色,但对承接方的条件进行研究的也不多见。为后续的研究开拓了广泛的空间。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首先,从移出地和承接地两个方面对产业转移的动因进行一般分析。对产业移出地而言,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产业竞争优势转换升级的有效方式。产业从转出区转移的动因主要是充分利用承接地的资源,包括土地、人力、资金、环境容量、市场、营销渠道等,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扩张的需要、产业分工的需要、综合利用资源的需要、企业重组的需要和政策性的产业转移等。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投资环境可从硬环境、软环境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考察。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积极影响包括:吸收先进技术、增加投资需求,促进GDP增长、增加就业、加速承接地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消极影响包括:环境问题、本地工业问题、产业结构失衡等。其次,运用城市化框架对产业转移的宏观机理进行了理论
其他文献
在人类对海洋进行探索和研究工作中,导航定位技术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从目前来看,水声定位系统是水下导航定位的主要手段。随着人类对水下研究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所采用
本文以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为背景,研究了提高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容错技术和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无人机的容错飞行控制系统方案。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嵌入式
棚户区是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它似乎伴随着城市而生,伴随着城市而长。近年来,棚户区作为一个能深刻反映社会底层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对象,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卢汉超、
<正>诫勉谈话作为彰显组织严管厚爱的一项重要的党内谈话方式,既强调"诫"的严肃,注重警示作用,又强调"勉"的关怀,注重激励作用,体现了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是
旅游客流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掌握旅游客流特征是进行旅游研究最基础的工作。本文选择了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公园旅游客流作为
明末清初短短数十年间,与其腥风血雨的政治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照,是文坛上才人辈出的一个时期。本文旨在讨论在此政治社会背景下的一位著名的明末遗民,散文家张岱的文学成就及其
这是一个媒介影响力巨大的社会。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媒介的影响,并由大大小小的媒介事件组成。通过这些媒介事件,我们见证着历史,感受着这个现实世界的欢愉与悲辛。
1.目的和意义: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及凋亡受体内免疫网络的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失控的免疫调控和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改变有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利用流行音乐的魅力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将是一项教学创新,值得推广。从流行音乐引入高中课堂的必要性、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策略两方面进
1960年Clarkson等首先提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概念,特征为难以解释的毛细血管高渗状态,液体和蛋白质从血管内渗出到间隙组织,引起广泛的全身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