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清新素雅的面貌,画面往往超凡脱俗,意境幽远,因而独具魅力,在古代深受文人士大夫青睐。文人绘画尽量与画工相区别,注重“写意”,而不在“形似”上较真,力求格调高雅,多是抒发某种性情或是追求某种艺术境界,导致传统绘画题材转向山水和花鸟,人物画创作式微,是其衰落的重要因素。其中这种状况持续到清朝后期,在一片摹古之风中,画家的创造力几近于泯灭。这种消极状况引起了清末革新人士的不满,呼吁中国画也要“改良”,以徐悲鸿、蒋兆和等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大师们,顺应历史的潮流,响应时代的呼唤,精诚探讨,苦心钻研,首先扛起现实主义旗帜,积极吸收西方绘画的素描、色彩知识以及图形规律,采用传统的笔墨,探索西洋画的造型观念与水墨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的方法,促使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实现了贴近现实生活和面向人民大众的观念变化,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复兴,在整个中国画领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家吸收、借鉴了西方艺术的有益成分,在素材选择、形象塑造还是技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进而找到了艺术表达的新途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物画的创作,更是生气勃勃,华彩纷呈。中国画的水墨人物领域又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人物画所呈现的繁荣景象更是前所未有,所取得的成就十分突出,涌现出一批批脚踏实地的画家,他们把握时代的脉搏,着眼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刻画出种种人物面貌,不断丰富着绘画领域的艺术形象。现实主义画风因其与时俱进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占据着不易撼动的主流位置。21世纪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应分为两个层面,精神层面和艺术传达层面。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手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我们只有理清楚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现实主义。21世纪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应是立体的、丰满的,赋予人文关怀和生活热情的,其艺术理想应该是真善美的;审美取向应该是正大开阔明朗的;创作取向应该是关注人生、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传达手法应该以写实为主;风格上应体现真情实感,体现对艺术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审美发现。富有这种特色的现实主义水墨画一定会有强大的发展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