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中相微乳液;第三部分为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第四部分为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第五部分为APG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微乳液相行为研究。一、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乳液的形成、类型及各类型的相互转化。重点介绍和评述了研究微乳液相行为的三种方法:Winsor相态法、δ-γ鱼状相图法和ε-β鱼状相图法等。评述了三种相图的特点。Winsor相图能直观地反映出体系相态和各相体积的变化及醇宽和盐宽等,但难以求算界面膜组成及其它物理化学参数。δ-γ鱼状相图可以求算界面膜组成及其它物理化学参数,但不够准确,尤其不便于讨论体系的增溶性能。ε-β鱼状相图可准确求算界面膜组成及其它物理化学参数,尤其方便于讨论体系的增溶性能。二、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中相微乳液由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了AS (SDS,SDBS) /烷烃/脂肪醇/盐水溶液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对于AS (SDS,SDBS) /烷烃/脂肪醇/盐水溶液微乳液体系,其增溶能力的顺序是:SDBS >> SDS > AS。SDBS的碳链含有苯环,使其增溶能力增大。(2)增加无机盐浓度能明显提高阴离子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随着水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形成单相微乳液所需的醇量(εE)减小。(3)影响鱼状相图的主要是反离子,反离子(K+)的浓度不变,仅改变同号离子(阴离子)的种类时,对ε-β鱼状相图的影响不变。(4)油的碳链长度对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影响颇大。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的醇和表面活性剂的量大幅度增加,增溶能力的顺序为:正己烷>正辛烷>正十二烷。(5)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碳链越长,形成的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越大。三、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体系本章利用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了CTAB (CPB) (S) /油(O) /醇(A) /盐水溶液(W)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能力,以及无机盐的浓度和种类、烷烃和醇类对微乳液体系增溶能力的影响。(1)对于CTAB (CPB) /正辛烷/正丁醇/ 2.5%NaCl水溶液微乳液体系,其增溶能力大小是:CTAB > CPB。(2)无机盐浓度的增加明显提升了阳离子微乳液体系的增溶效能。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微乳液体系形成单相微乳液所需醇的最小量(εE)降低,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增强。(3)随烃碳链的增长,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的醇和表面活性剂的量大幅度增加,形成单相微乳液能力的顺序为:正己烷>正辛烷>正十二烷。(4)长碳链醇疏水性越强,形成中相(单相)微乳液的能力越强,因此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碳链越长,所形成的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就越强。四、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行为的研究本章利用ε-β鱼状相图研究了阴、阳离子复配(SDS / CTAB)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盐浓度和不同油相对相行为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1)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不等摩尔比复配,避免了由于强烈的静电作用引起的沉淀,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使得表面活性较低的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不等摩尔比复配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微乳液液滴所带电荷由含量高的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决定。盐浓度越高,水溶液中反离子浓度越高,压缩复配体系微乳液液滴双电层的能力越大,因此,增加盐浓度有利于提高复配体系的增溶能力。(3)烷烃的碳链越短,烃分子越小,越易穿过由混合表面活性剂和正丁醇组成的混合界面膜层,实现相的转变,进而增强其增溶能力,因此烷烃的碳链越短,复合体系的增溶能力越强。五、APG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微乳液的研究本章用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相行为,评价了其增溶能力的大小,得出的结论如下:(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PG分别与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CTAB)以不同摩尔比进行复配,体系的增溶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固定复配的摩尔比为APG / SDS = 7:3,考察NaCl浓度、不同烷烃和不同醇对复配体系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发现与对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的影响一致。水溶液中NaCl的浓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复配体系的增溶能力。烷烃的碳链越短,越容易实现相的一系列转变。醇的碳链越长,形成中相(单相)微乳液的能力越强,复配体系微乳液的增溶能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