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晋太康是一个“文章中兴”的时代,它与建安一起作为两个文学创作繁荣期,代表着不同的美学风格。在研究从建安到太康的文学创作时,人们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阮籍、嵇康、陆机、潘岳等作家身上。其实,傅玄作为由魏入晋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更能直接地反映魏晋之际文风变革的一般轨迹,而历来对此的研究显然不够全面。本文意在从魏晋之际文学发展的环境中,对傅玄生平著述中存有争议的问题、傅玄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作横向剖析与纵向比较,从整体上探讨其文学成就,以期对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给一恰当定位。 全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点出魏晋文学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指出傅玄文学在内容和艺术上的承前启后及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然后简要回顾此前的研究状况,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及研究方法。 正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关于傅玄生平著述中几个问题的考辨这一部分共论述三个问题: (一) 傅玄的属籍 关于傅玄的属籍,学界共有三种观点:一是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二是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三也说是北地泥阳,但所指今地不同,是陕西耀县东南。本文从傅玄的出生地、卒地、主要活动地及诗赋体现出的风俗特点,认为傅玄应属河南人,应列为河南作家。 (二) 《傅子》的版本及写作时间 自四库本《傅子》出现后,各种版本相继出现,较为可取者,是方濬师五卷合收本,叶德辉观古堂本、严可均重辑本。在这三种辑本之中,又以叶本为优。 《傅子》内篇作于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在位期间,内容为“撰论经国”,是为司马氏代魏谋求“南面术”的。中篇或为撰论包括《魏书》在内的“三史故事”,成于正始年间。 外篇或为撰论“九流”的杂记。 (三)诗文补遗 本文以途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南朝诗》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为底本,参照史传、类书等,共补傅玄诗文22条。 二、傅玄的文学思想 由现存文献资料可知其文学追求:主张典雅旨远,要求文质相副;重文体、好模拟,要求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风格、体制特点,提倡在模拟之中求得创造。 三、傅玄的文学创作 这一部分论述了傅玄的乐府、古诗和辞赋。 (一)乐府 傅玄乐府共有90多首,,可分三种情况:1、借古题咏古事,呈现出对乐府民歌的回归,体现其乐府的教化精神;2、借古题叙时事,表现出对建安以来创作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侧重女性生活的表现与个人情怀的抒发;3、自创新体之作,表现为对清丽缠绵的爱情的抒写。傅玄乐府一方面体现了对汉乐府民歌某种程度的回归,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乐府诗发展过程中的文人化倾向。 (二)古诗 傅玄古诗共有33题,完整的不多,但却体现了诗歌发展的延续性与完整性,推进了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的表现技巧,并对诗歌体式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创新。 (三)辞赋 傅玄辞赋共有58篇,以咏物为主,常以微小之物表达中正和平的儒家思想,体现了汉末以来辞赋发展的轨迹。 结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傅玄并不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但在魏晋之际文风变革的特殊时期,他确是一位取得重要成就、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诗人,从建安到太康的文学发展中,傅玄无疑起着一种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