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区差距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自从建国初期,我国的地区差距问题就已经存在了,各个地区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在明显的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未来对策选择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于悬殊,必然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科学制定缩小差距的对策,就成为经济理论界和决策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对我国的地区差距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大量的出现,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是我们发现,各种实证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对引起地区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多的理解;此外,不同的研究对我国地区差距的严重程度看法也不一致。由于对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认识不同,对我国所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的成败得失的评价也就不同,对需要不需要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作一些适当的调整等问题的回答更不会相同。因此,对前一阶段中有关我国地区差距问题的各种研究作一个回顾和总结,并对他们产生分歧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综述和剖析,对于加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出台以及以后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资料的查阅,比较和综述了有关中国地区差距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地区差距研究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有关地区差距的发展趋势、地区差距的大小、差距来源的相关重要文献,并简述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文章从已有文章着重评述了地区差距研究的实证方法,并从现有的研究文章中总结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影响的几大影响因素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着重论述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收敛效应,扩散效应理论和内生增长模型。其次,综述了关于地区差距问题的测度方法和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再次,对地区差距来源的计量模型及其实证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影响地区差异问题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最后,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来对综述中提到的影响地区发展差异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并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