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鉴于慢性肾衰竭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参芪解毒汤对辨证为气阴两虚兼浊瘀内停型肾衰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对腺嘌呤致肾衰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干预。旨在探讨参芪解毒汤对慢性肾衰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将60例辨证为气阴两虚兼浊瘀内停型慢性肾衰竭病人分为治疗组(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加参芪解毒汤)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加科索亚)30例,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评分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以及外周血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情况。(二)实验研究:采用腺嘌呤致大鼠肾衰模型,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科索亚组及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治疗8周后,测量各组SCr、BUN、24hrUP、ALB、TG、CHO;外周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并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结果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一)临床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结果观察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BUN,升高Ccr、Hb、ALB,且两组比较,在降低SCr、BUN,升高Ccr、Hb的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ICAM-1、VCAM-1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尤其明显。(P<0.01)(二)实验研究: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及科索亚组治疗后SCr、BUN、24hrU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ALB高于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及科索亚组均能够明显改善肾衰大鼠的血清SOD含量(P<0.05),其中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较科索亚组改善较明显(P<0.01)。病理结果表明治疗后参芪解毒汤高、低剂量组、科索亚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要明显轻于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组损伤最轻;免疫组化结果经灰度值测定显示参芪解毒汤高剂量组改善显著(P<0.01)。TGF-β1及FN在各组中的表达分别以模型组、参芪解毒汤低剂量组、科索亚组,参芪解毒汤高剂量组、正常组依次递减。结论:中药参芪解毒汤在临床上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肾功能,并下调外周血粘附分子的表达;对于腺嘌呤致肾衰大鼠除了改善大鼠肾功能,增加白蛋白外,还可提高SOD活性,抑制TGF-β1表达,减少FN沉积。由此推测其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与减轻肾小球硬化、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