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具有法规性,是对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育人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是研究生培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其科学、完备、合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本文以48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结论是:1、48份培养方案,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部分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需要改进和完善。2、培养目标单一,过分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3、研究方向的设置总体上宽窄适度,数量适宜,相对稳定,但研究方向的具体要求和内容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和标准。4、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各培养方案对学习年限具体内容的规定和介绍详略不一,规范性差,有待完善。5、课程体系结构相对完整,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设置与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相脱离,课程内容、学分、学时、比例和归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问题。6、各培养方案对论文工作的各环节都做了规定和要求,但有所差异,缺少具体内容的要求。7、现有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在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式和方法的内容有待充实。8、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活动和运动技能有所涉及,但是缺乏重视。建议为:1、科学规范地制定培养方案,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强化培养方案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完备各环节的内容。2、确定合理的、准确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研究人才3、科学设置和及时更新研究方向,统一划分标准,规范名称,完善具体内容。4、实行弹性的学习年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年限管理体制。5、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和妥善安排各类课程的门类、内容、课时、学分、比例等,优化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尽可能与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6、规范学位论文要求,严格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完善培养方案论文工作内容。7、改进培养方式和方法,完善并严格执行各培养环节要求。8、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