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涌现出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乡差异和比较利益的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范围的涌向城市,一方面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这种盲目的涌入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正是鉴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笔者开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民工生存发展问题的研究。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的总量已达到2.6亿,如此庞大的人群队伍,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必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转型、和谐社会构建等关系重大。本文借助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深入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规律,明确农民工同劳动力转移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界定农民工的概念,确定人群范畴,进行群体内部代际差异比对,总结人群特征,为研究农民工生存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文献综合参考等方式、方法,尽量层次化、系统化的找寻到农民工在社会融入、就业、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查找、成因分析,社会融入的内外合力;社会保障的“过渡式”___“独立式”___“统一式”的阶梯式发展方向;子女教育的2+4统筹模式等创新性对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视域下农民工的生存、发展问题解决,提供具有现实价值、实践意义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