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发展乡村特色经济可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国内外有关乡村评价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乡村地域功能和乡村空间单一内容,对乡村经济特色发展质量评价较少。本文从区域发展角度,分析义乌市乡村经济特色,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并运用模型分析质量高低的原因,为义乌市乡村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相关概念及理论。发现现有文献对乡村经济的特色及质量评价研究较少。介绍了优势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乡村经济发展动力、质量评价指标。遵循科学性、典型性与可比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立发展动力有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3个指标;发展质量包括人均GDP和地均GDP两个指标。运用Z-score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再运用熵权法等确定权数求得综合指标。其二,详细介绍了义乌市地理位置以及各乡镇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耕地面积等方面概况,并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来分析义乌乡村发展特色经济的条件。根据义乌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地区GDP和地区财政收入等指标,将义乌市各个乡镇的特色经济划分为第三产业主导型、第二三产业主导型、第二产业主导型和第一二三产业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其三,计算分析2014-2016年义乌乡镇经济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和综合指标,利用发展动力指标解释发展质量水平。比较分析了各乡镇历年指标值所处状态及指标值变化的原因,汇总单项指标分析得到综合指标,并构建地理经济计量模型深入分析了各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福田街道、北苑街道、稠城街道、江东街道属发展第一梯队;城西街道、义亭镇、赤岸镇为第二梯队;其他乡镇为第三梯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二产业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提升发展质量。最后,归纳分析结论和提出对策。结论为:义乌市大部分乡镇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一、二产业为辅;为外来人口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业特色鲜明,小商品、服装、食品、文具等大部分外销;利用产业优势,培育商品流通业、金融业和交通邮电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和扶持调整第一产业。针对结论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二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等对策。本研究因数据可得性,未从微观角度深入剖析,以后研究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