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信道多场景多普勒功率谱建模与硬件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低轨卫星通信技术是新一代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在低轨卫星传输环境中,信道衰落将直接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好坏。通过构建信道模型可以描述真实的信道特性,因而能够为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前提条件。在低轨卫星信道建模中,由于低轨卫星信道具有多普勒效应极其显著、卫星仰角以及地面接收环境连续变化、多径衰落动态性强等特点,多普勒功率谱建模将面临模型表征准确度低以及模型参数拟合误差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提升模型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多普勒功率谱建模。论文的创新点及贡献如下:针对低轨卫星过境期间信道衰落特性动态变化,多普勒功率谱形状丰富多变,难以利用现有模型对其进行统一准确描述的问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双边截断非对称Rician功率谱模型及其仿真算法。该模型依据低轨卫星与地面信道的差异性对现有模型的改进,能够采用一组模型参数对多普勒功率谱形状进行灵活调整,从而能够统一表征卫星过境期间多场景动态变化对多普勒功率谱造成的形变特性。针对建模的实测数据量大,且在不同场景之间易发生混叠,导致模型参数拟合数值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图谱指纹法的模型参数拟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场景中的多普勒功率谱的测量数据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并甄选出每个场景中表征能力最强的数据来拟合模型参数,从而获取多场景下准确的多普勒功率谱模型参数。在不同仰角下的郊区及城市环境中,基于图谱指纹法拟合建立的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明显低于现有的拟合方法,从而证明该方法大幅消除了多场景样本混叠,提升了建模准确性。根据所提出的多普勒功率谱建模方法,本文基于Labview平台对低轨卫星信道模拟器的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功率谱功能模块完成了硬件设计和实现,并通过搭建硬件验证平台对实现功能的性能进行验证与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带宽为100MHz时,多普勒频移定值测试的误差小于0.15%;使用的正弦波数目为48时,基于莱斯正弦和(SOS)算法实现的多普勒功率谱与理论值和仿真之间的平均RMSE分别为0.15和0.18,由此可见,本文硬件实现的多普勒功率谱模型是较为准确的。
其他文献
关于数据中心网络(DCN)上数据流量预测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量工程和带宽使用上。然而对于通信来说,精确的、实时的流量信息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对许多应用程序执行可靠的操作,例如数据识别,丢包避免,数据预处理(例如拥塞控制和带宽资源分配)以及在通信之前做一系列的访问列表检查等。从过去的几年开始,互联网数据的流量一直在爆炸,逐渐进入通讯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为数据流量引入预测模型。在这项研究工作中,我们对
在现代雷达系统中,线性啁啾信号以其强大的脉冲压缩能力而广受青睐。但目前啁啾信号一般基于电子学方法生成,其中心频率和带宽受到限制。与电子学方法相比,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产生的啁啾信号具有高载频、大带宽、可调谐范围大等优势,可以更好的满足现代雷达的要求。因此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偏振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ol-MZM)、基于级联偏振调制器(PolM)以及基于PolM与相位调制器(PM)并联
分布式光纤传感是一种可以对各种工业、民用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状态监测的优良传感技术,针对结构复杂、空间尺寸大、隐患发生位置较为随机、检测环境恶劣的大型设施监测,展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相应的控制模块来实现对传感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及各个设备间交互的控制。论文采用STM32型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同时将Web研发技术与嵌入式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将硬件控制、系统监测、数据处理集成为一体的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