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需求,志愿服务这一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活动,正在全国广泛而又迅速的开展起来。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内在精神动力,蕴含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核心价值:其中,“奉献”是志愿精神的德性品质;“友爱、互助”是志愿精神的道德原则;而志愿精神的价值目的,是不断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志愿精神不仅可以有效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构建,营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还可以弥补由于政府和市场制度所带来的制度缺陷。作为我国志愿服务主力军的大学生,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势必会影响志愿精神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培育和弘扬,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资源,不仅是我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也是我国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和志愿精神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所以,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是时代的召唤,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了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志愿精神的培育进行了研究,对当前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的探索:论文首先是阐述了志愿精神和红色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得出了志愿精神和红色资源的内在联系;其次,通过研究志愿精神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得出了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再次,通过研究分析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其原因,探索和构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途径、措施以及理论与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