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心也是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成分。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及农村艰苦的生活,其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区别于非留守儿童的一些特点,学校教育应该如何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的特点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回答。因此,对留守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三都水族自治县306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在当前社会帮扶背景下留守儿童社会责任心的水平、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对策,以期为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帮扶工作提供实证依据,为实际帮扶和教育工作提出有针对性且具体可行的建议。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心:(1)总体水平处于中上水平,且明显强于来自于普通家庭的儿童,留守经历可能是影响社会责任心的重要因素;(2)性别差异不明显,仅在评价性维度表现出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总体水平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其中初二年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转折时期;(4)学业成绩水平越好的留守儿童社会责任心越强;(5)是否得到帮扶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当前帮扶只注重物质帮扶不注重心理关爱有关;(6)得到资助中长期资助更益于儿童社会责任心的发展。“社会责任心影响因素开放性问卷”研究发现:(1)留守儿童对祖国、社会的集体责任心的认同强于对个人责任心的认同;(2)影响留守儿童社会责任心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等方面;(3)重视物质、经济、心理关爱与精神帮扶,让他们体验到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他人、责任自己是培养留守儿童社会责任心的最好途径。教育对策与建议:通过政府主抓、社会力推、学校落实、家庭保障等多形式多举措,将物质帮扶与精神相统一,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帮扶;重视与孩子多形式的交流与陪伴,确保其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教育,促进其心理和道德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