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环境是影响室内空气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40-60%相对湿度之间人体的舒适感最强。利用多孔材料自身的吸附能力改善室内湿环境是最新的被动式调湿理念,而多孔材料吸附能力与内部微观性能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木质纤维、海泡石、玻化微珠、膨胀珍珠岩以及5A沸石分子筛几类保温骨料微观形貌、孔径分布的观测与测试,采用氮吸附与湿吸附两种吸附手段进行对比,初期微孔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与比表面积成正比,而吸附质分子累加后,吸附性能与不同的材料属性有关,同类物质的吸附性能与中孔孔径、孔容分布相关。通过对几类保温骨料内部孔构造的分析,本文提出“V”孔型对材料内部微孔与中孔进行简化,补充了Kelvin毛细凝聚理论中对微孔的吸附忽略。假定在某个有效吸附孔径范围内,微孔与中孔量呈线性分布组成吸附角θ,角的大小受微孔数量及长度的影响,得出修正后的有效吸附孔径,吸附角的加入,增大了材料内部的理论吸附体积。对几类保温骨料的组合及配比优化,得到一种绿色被动式调湿抹面砂浆,简称WSE(木质纤维Wood fibre、海泡石Sepiolite、膨胀珍珠岩Expanded perlite)基砂浆(B类砂浆),对这类砂浆进行微观性能、吸附性能、热工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测试,与水泥砂浆、混合砂浆(A类砂浆)相比,B类砂浆内部孔径分布更合理,吸附性能远大于A类砂浆,B类砂浆的导热系数均小于1.2 W/(m·K),具有自保温功能,相关力学性能能充分满足其作为抹面砂浆作用于室内墙体。三种B类砂浆,B-1为基体砂浆,B-2、 B-3中掺入物分别为聚丙烯纤维和5A沸石分子筛,聚丙烯纤维的加入使得B-2砂浆的力学性能较B-1基体砂浆增加(抗压强度增加6%,抗拉粘接强度增加70%),内部比表面积减小,5A沸石分子筛却增加了B-3砂浆的吸附能力,因此,B类砂浆可扩展为WSE基被动式调湿砂浆,根据所需,往标准配比B-1砂浆中加入掺入物,砂浆性能随之发生改变,但调湿能力仅在B-1基体砂浆的基础上发生小幅度的波动。调湿材料通过自身对湿的吸附性能,减缓室内湿度的波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将调湿材料置于高低相对湿度(23℃恒温,75%相对湿度持续8小时,33%相对湿度持续16小时),循环实验,根据材料质量的变化测试出材料的湿缓冲性能,通过对一些建筑材料,如五夹板、纸面石膏板、加气混凝土砌块、自制被动式抹面砂浆及这些材料表面涂涂料后的缓冲值比较,WSE基砂浆受表面覆盖物的影响最小,即使其不直接与室内环境接触也能起到间接的调节湿的作用,综合测试结果得,WSE基砂浆可作为自保温、自调湿的被动式调湿抹面砂浆,应用于室内墙体,调节室内温湿环境。调湿材料在室内温湿度变化时,突变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使得材料表面水汽凝聚,调节往往由其对湿度的敏感度与应变能力来应对,如“回潮”天等。提出极限缓冲值(UMBV, Ultimate Moisture Buffering Value)理论,将两种极限温湿度状态(40℃,98%相对湿度持续8小时,18℃,3%相对湿度持续4小时)放入湿缓冲测试中,更好的体现了调湿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对室内过高过低相对湿度的应对能力,在调湿材料的评价中考查材料表面霉菌滋生情况,是对调湿材料在室内应用中的真实反应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