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穿刺造瘘肾盂尿检测在小儿极重度肾积水的临床意义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小儿极重度肾积水病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之后通过尿液检测来研究该项技术对极重度肾积水选择治疗方案(保肾/切肾)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先天性极重度肾积水患儿中筛选出20例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低于10%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肾积水肾盂前后径扩张的程度、影像学结果、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尿生化化验包括:肌酐(Cr)、α1微球蛋白(α1-MG)、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转铁蛋白(TRF)、ECT测定分肾功能检查结果等。20例患儿均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对每天造瘘管引流尿量、颜色等进行记录。同时在穿刺24小时内及3个月后分别行血生化、尿生化及肾盂引流液进行化验分析,穿刺3个月后再次行ECT分肾功能测定,与穿刺前DRF进行比较分析。对明确穿刺术后患肾功能无好转的8例患儿行肾切除术(肾切除组),穿刺术后患肾功能改善的12例患儿行肾盂成形术(肾保留组),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穿刺后平均每日尿量差异;研究肾切除组患儿穿刺24小时内与3个月后肾盂尿相关指标的差异;研究肾保留组患儿穿刺24小时内与3个月后肾盂尿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20例极重度肾积水患儿在经皮肾穿刺前超声提示肾盂前后径扩张(>5.5 cm),术前患肾DRF<10%;其中肾穿刺后肾盂引流平均每日尿液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切除组中,肾穿刺造瘘24小时内及造瘘后3个月肾盂尿液检测值比较分析,前后的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1微球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保留组中,肌酐、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转铁蛋白,结果均提示肾穿刺造瘘24小时内及造瘘后3个月前后两组间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RF结果分析相符合。结论:极重度肾积水患儿行经皮肾穿刺引流简单易行,手术麻醉风险极小,可作为常规治疗选项;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后24小时内和3月后通过对患肾引流尿液的肌酐、蛋白检测分析可以更有效了解肾功能恢复情况,为制定下一步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针叶木材,这些材种的正确识别对于保护我国进口商利益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木材形态学鉴定技术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技
人民政协制度在统战、团结、党派合作、民主方面的实践作用以及广泛、多层的逻辑演进凸显了制度价值,人民政协制度价值形成了以民主价值为基本价值,以规范价值、创新价值为扩
针对某水电工程50 mm厚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波检测,采用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基于先进的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采用CIVA仿真软件,设计了一款双晶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