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中国经济繁荣前沿的城市上海、广州逐渐进入消费社会,崇尚符号意义的消费文化在这些发达城市同时逐渐被建构起来。而要研究消费社会,标榜品位的“小女人散文”是绕不过去的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新民晚报》、《文汇报》等传媒的“小女人散文”依凭报纸庞大的发行量进入千家万户,其对时尚、品位、休闲生活的倡导影响着都市中的女性,并引导了后来的消费书写。可以说,在消费文化进入都市的过程中,“小女人散文”起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小女人散文”中倡导的美丽的优雅的女性形象一扫建国后呆板的女性形象,从而让女性重新获得了主体性,但同时,她们也为追求象征意义的消费所累;“小女人散文”卷入消费社会生产机制中,其作品存在着模式化、千篇一律的弊病,其倡导的象征意义的消费也使整个消费文化存在着粗鄙化的倾向。可以说,“小女人散文”与消费文化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本文就是从“小女人散文”与都市消费社会的关系进入对“小女人散文”的研究,试图为其提供新的研究角度,而运用的理论主要就是让.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在分析“小女人散文”如何建构消费文化的同时,加入对其的批判。
基于上述考虑,全文分五章展开:第一章是本文的起点,“小女人散文”作家作为都市中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其从购物的“漫游”中,从影视、时尚杂志中培养了对时尚的敏感,又从当时风行的提倡闲适情调的散文小品中得了“闲适”的营养,香港的专栏又为其打开了新的写作视野。于是,面向都市消费者、闲聊体的“小女人散文”应运而生。接下来第二章中“小女人散文”在媒介中诉说自己闲适、有品位的生活,她们对时尚的津津乐道影响了都市中的女性,带动了都市时尚,塑造了都市的消费文化。第三章中“小女人散文”由于处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期,在价值建构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而且,在“小女人散文”内部也存在着消费书写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并基本奠定了后来的消费书写。第四章中她们在诉说其优雅精致生活的同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中。最后一章分析“小女人散文”与都市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小女人散文”中所有的消费书写都是依托于她们生活的都市,而其形式也暗合着都市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