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从文化及文化缺省的概念出发,进而研究文化缺省这一复杂语言现象的美学价值以及在翻译中进行补偿的必要性。根据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教授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对语篇进行的分类(表达功能语篇,信息功能语篇和呼唤功能语篇)和等效翻译理论,本文分析了一系列翻译实例,并得出结论:针对不同语篇类型中所蕴涵的文化缺省,译者应当采取不同的补偿策略和方法,使译文能够尽可能地达到其功能和目的。具体而言,表达型文本的核心是作者的思想,这类文本是以作者表达自己为主的。在翻译时,译者应当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知识,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得同样的感受。针对这类文本中的文化缺省,译者需要进行翻译补偿的成分相当大,应该主要遵循异化的翻译原则,可采用直译加注释和文内意译等方法。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外部情景,以陈述客观世界或客观事实为主,翻译时应当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文化补偿的成分相对较少。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该遵循归化的原则,可采用意译和删除等方法。呼唤型文本的核心在读者,目的是有效传递信息,唤起读者的感应和行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根据读者文化知识的差异和对文本的不同期待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应该以读者为中心,一般可遵循归化的原则,可采用意译、删除和改译等方法。当然,在翻译中不可能永远只遵循一种原则,适时变通是必不可少的。归化和异化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但是不同类型文本译文应尽可能保持各自的基本倾向,或用异化的原则使之贴近原文,或用归化的原则顾及译文读者,注重译文效果。译者应该综合分析语篇类型、文化差异、翻译目的等因素,探索出最好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结构上,文化上和风格上更加贴近源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