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时间窗研究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可逆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重度狭窄合并脑梗死模型,观察大鼠CCA狭窄和CCA狭窄再通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表达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点。【方法】本实验分两部分进行,1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1)第一部分,建立大鼠可逆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脑梗死模型:51只大鼠,随机分3组:1)颈动脉超声组26只(再分三个亚组:假手术组10只、单纯CCA狭窄组8只、CCA狭窄合并脑梗死组8只),2)TTC染色组10只,3)神经行为学评分组15只。用针控线栓法和自体血栓制作CCA狭窄合并脑梗死模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CCA狭窄程度,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神经行为学方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15),氯化四唑(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n=10),评价模型稳定性。(2)第二部分,在稳定的模型基础上进行血管再通时间窗的研究:48只大鼠随机分为2个大组,1)CCA狭窄组24只再分为6个亚组,CCA狭窄合并脑梗死后1d、2d、3d、5d、7d、14d不打开CCA狭窄,24h后处死。2)CCA再通组24只分6个亚组,CCA狭窄合并脑梗死后1d、2d、3d、5d、7d、14d打开颈动脉狭窄,24h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半定量测定脑内EPO和MMP-9表达的变化,同时记录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结果】1.试验大鼠生理参数的变化:各组大鼠的血气、血糖、血压及肛温等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参数各个时间点之间的数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2.建立模型部分(1)rCBF:rCBF在CCA狭窄即刻下降至基础值的96%,数秒钟后恢复,注射血栓时逐渐下降至36%,注射血栓结束后恢复到基础值的60%。(2)颈动脉超声:超声显示单纯CCA狭窄组与CCA狭窄合并脑梗死组CCA狭窄均达70%以上,单纯CCA狭窄组CCA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velocity,PSV)明显升高,达到256.92±81.34cm/s,PSVCCA/PSVICA为6.61±2.71,狭窄率为70.10±10.00%;CCA狭窄合并栓塞组PSV为229.71±139.50cm/s,PSVCCA/PSVICA为4.75±4.42,CCA狭窄率为70.48±9.00%,两组均达重度狭窄的诊断标准,且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3)神经功能评分:大鼠前后肢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24h时神经功能缺损最明显,7d时与24h时相比有所减轻,但仍较手术前有明显缺损(p<0.05),14d时神经功能基本恢复与手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TTC染色和脑梗死体积:TTC染色显示在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供血区发现多发梗死灶,脑梗死多在同侧顶叶皮质和基底节,梗死体积为(23.68±19.32)mm3。3.实验部分(1)大鼠出血性转化的发生:CCA狭窄组在第2d、3d和5d时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最高为50%(2/4),而第1d、7d和14d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低;CCA狭窄再通组在第5d时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最高为50%(2/4),其余时间点出血率较小。(2)MMP-9免疫组织化学:梗死侧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CCA狭窄组术后1d时MMP-9表达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5d时达第二个高峰与第7d相比有统计差异(p<0.05);CCA再通组MMP-9表达与CCA狭窄组相比有减少,尤其以第1d时明显(p<0.05),第5dMMP-9阳性细胞数达高峰,7d和14d逐渐降低(与5d相比p<0.05),CCA狭窄组和CCA狭窄再通组在第5d时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3)EPO免疫组织化学:EPO在梗死侧表达明显增加(p<0.05),主要分布在梗死灶周围。CCA狭窄组在第3dEPO表达增加,第5d达高峰(176.74±65.13),第7d下降到最低点(48.44±31.84),14dEPO水平有所回复。CCA狭窄再通组1d时EPO表达增高,第2d和3d表达平稳,第5d达第二个高峰,在第7d时仍在较高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组相比p<0.05)。【结论】1.大鼠可逆性CCA重度狭窄合并多发脑梗死模型中CCA狭窄程度稳定,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多发梗死灶确切,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的优点,该模型能够作为理想的模型用于支架植入、动脉内膜剥脱术等血管再通相关课题的研究。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成功评价大鼠颈动脉狭窄,为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简便、准确的监测方法。3.CCA狭窄合并脑梗死大鼠第5d时MMP-9表达明显增高,同时出血率增高,第7d时减少,而第7d时EPO在CCA狭窄再通组中增高,在CCA狭窄组中降低,所以,在第5d打开狭窄有出血风险,而第7d时打开狭窄则神经保护性的EPO分泌增多,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在CCA狭窄合并脑梗死后第7天进行CCA血管成形术较为安全。
其他文献
现有航空发动机齿轮优化设计时通常不考虑尺寸变化对齿轮局部温度梯度的影响,导致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优化效果不好.为此,提出了基于热弹流分析的齿轮多学科设计优化
混合物中未知干扰背景下已知组分的选择性测定 ,是分析化学中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基于铬天青S -CTMAB与Fe3 +显色体系中吸收光谱灵敏度高但选择性差的特点 ,应用主成分回归法
针对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烟气脱硝系统机理复杂,工况变化时呈现的不确定性、强扰动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和PID神经网络的SCR烟
新疆某化工厂4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纯烧准东煤,省煤器积灰严重,导致排烟温度超过200℃.以该锅炉省煤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省煤器积灰特征并选择气能激波吹灰器进行改造,对比了
通过对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进行改造,在单级活塞压缩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一种中间喷液冷却的准两级压缩系统并在蒸发温度为-20℃的工况下进行实验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对单级活塞压
针对燃气轮机动-静旋转盘腔流动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压力修正方法求解动量方程,加入基于盘面摩擦系数的角动量守恒方程求解旋流系数,提出了基于当地流动参数Cqr =0.1的盘腔流态
针对国内外传热实验、临界热流密度实验和气泡行为可视化实验的实验平台,对其热流密度、冷却剂、实验主目标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各个实验平台的加热方式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