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辛漫游记》看叶芝如何思考爱尔兰文化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芝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非常多的作品,尤其是在诗歌方面颇有建树。叶芝在诗歌创作前期曾受到前拉斐尔派和神秘主义的影响,诗歌的主题主要是浪漫题材或者神秘主义题材,后来叶芝继续以爱尔兰本土神话作为创作题材,并且将象征主义运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之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叶芝被誉为最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处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期。《俄辛漫游记》首次发表于1889年。在此之前,叶芝已经发表了一些其他的作品,主题多是涉及到一些古希腊神话、印度教以及其他东方宗教或者神秘主义。但是,《俄辛漫游记》的出版标志着诗人创作的主题转向了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这是早期诗人创作主题的一大转变。因此,本文将从诗人早期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分析诗人创作题材的转变,以及诗人如何在《俄辛漫游记》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的第一章是对诗人和作品的简单介绍、以及中外研究学者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本文的结构。第二章重点分析凯尔特神话中的仙灵世界和英雄诗人俄辛,这两者是凯尔特神话的标志。叶芝在诗歌中采用了这两点并进行了改写。第三章从诗人的浪漫主义思想入手,分析诗人在青少年时期与拉斐尔前派之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以及诗人的浪漫主义思想在《俄辛漫游记》中的体现。第四章主要分析诗人的宗教思想发展,以及诗人是如何在诗歌中表达他对于天主教的不满情绪。诗人在幼年时期受到父亲怀疑主义的影响,成年后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对宗教持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借用俄辛的话语,诗人谴责了天主教的行径。诗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将在第五章中进行叙述。叶芝是一位倡导运用文化而非武力进行革命的文化民族主义者,诗人对爱尔兰的感情也通过俄辛与魔鬼的斗争表现出来。最后一章总结引起诗人改变创作主题的因素,诗人的思想,以及诗人对于爱尔兰文化的思考。
其他文献
此篇文章所讨论的是美国流行文化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中国年轻一代树立一个正确的多元文化观念,在全球化和改革化的背景下,能够理智审视流行文化的异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其中,英语译本占了绝大多数。概念隐喻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频繁使用尤其体现在诗歌和人名上。隐
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总是在两种态度间徘徊,要么以被动的方式思考和要么以主动的方式思考,而秉持不同的态度论事往往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当然主动思考抑或是被动思考并不存在孰优孰劣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思考方式。就拿今年调降经济增长目标这件事来说,这里面暗示了经济前景不明朗。因为金融危机爆发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都没有调降经济增长目标,而现在调降增长目标,显示出当前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