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使大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口语学习,获得更强的英语交际的能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99年举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金艳,2000)。金艳等教授纷纷撰文宣称该口语考试在设计上的科学性以及实施口语考试的必要性已为师生认可,已经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给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反拨作用。虽然国内一些研究者也对该口语考试进行过相关研究,但很少有人将测试者的预期反拨作用和真实反拨作用进行比较研究。正如亓鲁霞(2004)所说,应该把实际的反拨作用和测试者预期的反拨作用进行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检测出该考试是否成为促进教和学的有力工具。而且反拨作用根据不同的研究环境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已实行八年,在西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的反拨作用?本文以西南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就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对其实际反拨作用进行专门调查研究。本文研究工具沿袭了国外反拨效应研究广为使用的多样实验方法,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本文基于金艳(2000)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反拨作用的研究,对该口语考试测试者意图做操作层面的定义后从以下几个对应的方面展开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的认知程度、参加该口语考试的动机、对该项口语考试的态度、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的口语学习策略方面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反拨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对西南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际反拨作用是:学生意识到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的实行,但并不了解口试的形式、内容、考核的方法和评分标准。在态度方面,学生认为该口语考试很重要,考取口语考试的证书能为他们带来实际意义,如获得就业优势。然而就该口语考试对改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方面而言,对极少数取得考试资格的学生起到明显的正面反拨作用;对绝大多数未能取得考试资格的学生而言该口语考试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并未对他们的英语口语学习策略造成任何影响。此外,课堂观察显示该口语考试的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并未产生任何反拨作用。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该口语考试在西南大学的实际反拨作用和预期反拨作用并不相符。分析表明由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分数限制造成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参加口语考试的机会,从而使其成为低利害考试,进而阻碍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这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现,对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和学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借鉴Shohamy提出的从民主的角度来看待语言测试的批判性语言测试理论,本文提出了在西南大学建立校内英语口语测试的设想,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的预期反拨作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简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目的和价值,并介绍了全文的结构。第二章对反拨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反拨作用的理论基础和注重测试使用的语言测试理论,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的实验设计,包括教师、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第四章是关于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对西南大学实际反拨作用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学生对该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的认知程度、参加该口语考试的动机、对该项口语考试的态度、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的口语学习策略几个方面在西南大学的实际反拨作用和预期反拨作用不相符合,并分析了为什么该口语考试未能在西南大学实现预期反拨作用的原因。第五章基于批判性的语言测试理论提出了建立本校口语测试的模型,并给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预期反拨作用。第六章进行总结,并表明本研究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