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学视角下《浮生六记》四译本的中国形象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ju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生六记》中沈复对其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浮生六记英译本的译者具有多样性,有本国译者、外国译者、中外合作译者,因此具有较高的对比研究价值。本文将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与翻译学结合,研究《浮生六记》英译本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探索不同背景的译者于不同历史时期在翻译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有何差异,背后有何原因,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结合形象的内涵以及巴柔提出的形象的三个构建成分(即词汇、等级关系和情节)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分析译本的叙事、人物塑造、文化内涵的传递、环境描写以及副文本,从而得出四个英译本各自塑造的中国形象,接着进行文本外的分析,对译者以及不同译本时期西方对中国的集体想象物进行分析,以找出与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文本分析发现,林语堂通过翻译一定程度将中国美化成一个人们过着闲适自在、充满诗意的生活的国度,展现中国人知足常乐的天性以及生活哲学;布莱克译本对原文结构进行调整,使译本更像是具有异域风情的爱情小说,塑造了一个神秘而充满欲望的东方国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东方主义;白伦和江素惠译本较为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将沈复放入当时社会语境,体现其与社会的矛盾;桑德斯译本更多地传达了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在译本中借助脚注等副文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明古国。通过文本外的分析发现,林语堂塑造的中国形象获得成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的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想象;布莱克的译本通过异国情调吸引读者,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想象;中国改革开放,世界需要更加忠实的译本来了解中国,白伦和江素惠译本应运而生,帮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学;桑德斯作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在译本的注释中添加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介绍帮助读者欣赏原文以及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本文对形象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时为《浮生六记》英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中国古典文学外译的实践和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其他文献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但它的内容复杂、逻辑性、抽象性极强;而民办高校又存在着师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以致《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效率
装配作为复杂结构产品的最后环节,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如何提高复杂结构产品装配效率和质量,物料配送能否及时有效成为了关键性因素。目前,随着装配机械化、自动化、智能
呼吸道疾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凡能引起呼吸系统功能和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均可纳入呼吸道疾病的范畴.在生产实践中,单纯性的疾病已较少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