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大学生生育观研究——以四川大学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zhimi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0年来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得我国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人口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正是通过对人们生育行为的控制,实现了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但是对于生育行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们的生育观念。而作为高学历层次大学生即将进入婚育时期,他们的生育观念将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社会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对大学生生育观念的研究非常缺乏。生育是两性之间最直接的问题,因此从社会性别视角对生育观念进行考察很有必要。   本研究从广义的生育观念入手,并结合社会性别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对四川大学的252名大学生的生育观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被调查的大学生总体为参照,从男女两性的角度,对与生育观直接相关的生育数量、性别、时间、目的,以及与生育观间接相关的影响生育的因素、生育过程各阶段的看法和社会性别相关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的看来,大学生的生育观具有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双重特点,男女大学生在其中一些具体维度上的看法存在着差异。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Ⅰ:大学生在生育子女数量上趋于理性。大学生所期望的生育子女的数量为2个,而且倾向于一男一女的子女性别构成。男女大学生在生育子女的数量方面比较一致。   Ⅱ:大学生对于生育男孩的性别偏好淡化,而且男女大学生在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上没有差别。   Ⅲ:大学生生育时间延迟,男性大学生表现得更晚。大学生比较倾向于25岁至29岁为理想的结婚年龄,而男女大学生存在着差异,男性大学生更多地选择了30岁以后结婚。   Ⅳ:大学生生育目的更加追求精神价值。男性大学生在生育目的上仍具有传统性,依然持有较强的“传宗接代”观念,认为自己承担了传承家族血脉,繁衍家族后代的责任。而女性大学生则更加看重家庭关系、自身幸福感等情感方面的意义。   Ⅴ:影响大学生生育的因素多样化。其中“经济与居住条件”、“养育孩子的费用”、“是否有教育小孩的时间”等成为影响大学生生育的主要因素。男女大学生在某些因素上还是存在着差异。如女性大学生更加看重“养育孩子的费用”和“身体”对生育的影响,而男性大学生则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Ⅵ:大学生择偶要求更加现实。大学生从自身以及下一代两方面考虑,在选择配偶的时候都会看重对方的身体条件。大学生对于配偶的心理、性格、品质、学历、思想观念等都有要求。此外,大学生还看重对方的经济基础和家庭背景。   Ⅶ:大学生生育观念具有科学性。当代大学生接受了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生育的过程有了正确的认知,明白生育是男女共同作用的结果,双方承担着共同的责任。   Ⅷ:在结婚责任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存在着认知差异。男性大学生认为男性在结婚方面承担了较多的责任,而女性大学生则希望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Ⅸ: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抚养子女的分工上要求不同。在抚养子女的分工上,除了“教育小孩”是男女大学生认为双方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外,男性大学生认为女性的责任主要是照顾小孩,女性大学生认为男性的责任主要是提供经济支持。   Ⅹ:在子女的培养方式上不同性别大学生认同程度不同。女大学生对于培养方式不同的认同程度表现得更加明显。   Ⅺ:大学生认为男女对于家庭的经济贡献是相同的,而且男女大学生的观点也都比较一致。   Ⅻ:在生育决策的主导地位上,男性大学生更多地认同男性的主导地位,而女性大学生则要求处于同等地位。
其他文献
街头露宿者是生活于城市之中却又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之外的一个特殊群体。白天穿梭于城市的繁华街道,晚上睡在露天的阴暗角落,尽管当初离开家乡是为了在更好的环境下生存,但城
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使得中国社会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在城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居家养老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上日益
介绍了顶装焦炉改捣固焦炉机械设备的改造过程.重点说明了在顶装焦炉炉体条件下,捣固装煤车结构型式的改进.在装煤车、拦焦机、导烟车上应用适当的除尘设备,增强各设备在炼焦
那个人是谁?看起来有点儿眼熟。
期刊
农村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流动方式的变化催生了农民工子女群体的产生,农民工子女群体的特殊性及其庞大的规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入城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决定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