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文体,有其特殊的韵律和格式。杜甫是唐朝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以炼字、炼句和炼意而闻名。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其诗中隐含意义是经济原则和诗歌结构所致。杜诗的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然而,以往学者对杜诗的研究主要从意象、创作风格和诗学技巧的角度,从语言经济性角度分析杜诗的学者较少。因此,本文拟以形式单位概念框架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对杜甫诗中的语言经济性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所用语料主要选自仇兆鳌所著的《杜诗详注》和萧涤非所著的《杜甫诗选注》及其他相关论文。在对语料进行仔细收集、整理、观察、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将杜甫诗中的语言经济性归结为三类:省略、词类活用和修辞。根据这三种分类,本文分析了杜甫古诗词语言经济性的实现。基于诗中所表达的元素,对其所激活的概念框架进行列举和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诗人与读者共同的知识结构、语境和凸显在分析过程中也是重要的参考。最后对杜甫诗中语言经济性的语用效果进行总结。本研究表明,杜甫诗中的语言经济性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省略、词类活用和修辞。语言经济性不同分类在杜甫诗中的分布有所不同且每一类呈现不同的特点。诗中所表达的元素激活不同的事物或事件概念框架,事物或事件概念框架中第一到第三层级的元素可出现不同程度省略或用来表征其他元素。一般而言,诗中表达所用词的特征会被凸显出来。凸显的方式包括概念转喻或概念转喻与概念隐喻相结合等。杜诗语言经济性的语用效果包括实现诗歌的语音美、词汇美、句法美和语篇美,产生会话含义,改变信息结构凸显信息焦点以及通过重新创作将古诗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