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就业难”是专指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及时找到工作,也就是毕业即“失业”的特殊状况。就业问题是现代文明社会即工业社会、城镇化社会所产生的问题,现在各个国家包括那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我国近些年来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其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所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共同点,更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共同点是大学生就业难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区别是就业难的程度不同,其它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难,其程度是在社会发展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即保持社会发展及其发展秩序正常运转情况下的“难”,而我国目前所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大大超出了社会发展所能够承受的程度,每年不仅有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的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的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虚假性,甚至于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这些问题日积月累,连年堆积,形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所特有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此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特别是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构成潜在的危险。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与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步伐密切相关的,是我国社会改革发展转型时期的深层矛盾的外在表现。具体来说,其较深层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改革发展的不均衡性;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革滞后;计划与市场关系调整落后;传统文化“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等。其最终根源则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因为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它们的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本质规律。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根源于此,任何已产生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也都依赖于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形成与化解也是如此,必须通过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来认识、解读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