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的研究数据统计表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在全球的发病率约3.2%;相关的研究以及临床所见,多数的颅内动脉瘤终生不会破裂。随着人民寿命的延长、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影像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而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打击及经济负担。因而,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如何识别其破裂的高危因素,随访观察或者早期外科手术处理,降低其破裂风险,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的研究甚多,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一些研究之间甚至存在分歧。
目的:本研究对颅内破裂及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史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囊状动脉瘤破裂的高风险因素,为临床评估和处理未破裂囊状动脉瘤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并确诊颅内囊状动脉瘤的患者,共130个患者合计160个囊状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动脉瘤破裂组与动脉瘤未破裂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记录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瘤颈宽度以及载瘤动脉直径,计算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瘤体长径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筛选出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临床资料分析中,年龄<60岁(P=0.005)、高血压病(P=0.01)在囊状动脉瘤破裂组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因素与动脉瘤的破裂无明显相关性。囊状动脉瘤的特征分析中,动脉瘤的位置(P=0.00)、瘤体的长径(P=0.00)、子囊(P=0.000)、AR值(P=0.000)、SR值(P=0.000)在两组资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率最高(83.33%),动脉瘤破裂组的长径为5.23±2.22mm;动脉瘤未破裂组AR值为1.00±0.37,动脉瘤破裂组的AR值为1.79±0.69;动脉瘤未破裂组SR值为0.91(0.74,1.17),动脉瘤破裂组的SR值为2.45(1.74,3.57)。
结论:本研究得出高血压病、年龄、动脉瘤的位置、瘤体的长径、子囊是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破裂的囊状动脉瘤的平均AR值、SR值明显高于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瘤、长径5~10mm、合并子囊的囊状动脉瘤破裂率升高。
目的:本研究对颅内破裂及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史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囊状动脉瘤破裂的高风险因素,为临床评估和处理未破裂囊状动脉瘤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并确诊颅内囊状动脉瘤的患者,共130个患者合计160个囊状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动脉瘤破裂组与动脉瘤未破裂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记录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瘤颈宽度以及载瘤动脉直径,计算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瘤体长径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筛选出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临床资料分析中,年龄<60岁(P=0.005)、高血压病(P=0.01)在囊状动脉瘤破裂组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因素与动脉瘤的破裂无明显相关性。囊状动脉瘤的特征分析中,动脉瘤的位置(P=0.00)、瘤体的长径(P=0.00)、子囊(P=0.000)、AR值(P=0.000)、SR值(P=0.000)在两组资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前交通动脉瘤的破裂率最高(83.33%),动脉瘤破裂组的长径为5.23±2.22mm;动脉瘤未破裂组AR值为1.00±0.37,动脉瘤破裂组的AR值为1.79±0.69;动脉瘤未破裂组SR值为0.91(0.74,1.17),动脉瘤破裂组的SR值为2.45(1.74,3.57)。
结论:本研究得出高血压病、年龄、动脉瘤的位置、瘤体的长径、子囊是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破裂的囊状动脉瘤的平均AR值、SR值明显高于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瘤、长径5~10mm、合并子囊的囊状动脉瘤破裂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