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一般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给量及信用量调控所制定、采取的各种方针措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主要是货币供给量及信用量。在简单的描述里,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有一个全国一致性的效应;实际上,政策实践却面对着一个由众多环节和因素构成的传导过程,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宏观层面来对此进行研究,从而忽略了金融与经济的不对称性问题,这些金融与经济的不对称最终会导致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效应的非对称,从而制约了统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应该属于最优货币区的范围,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1961)在其最初的论文中其实并没有限定最优货币区的范围,他指出最优货币区既可以小于一国范围,也可以大于一国国界。但是经济学家们往往似乎更热衷于讨论后一种情况,关注更多的是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对前面一种情况的讨论则相对较少。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小于一国范围,开创性的属于北美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研究,随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则着重根据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来考察欧盟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以及最终实现货币联盟的途径和模式安排等。 尽管当前的研究比较局限于欧洲和美国,但是中国也是一个拥有多样化区域特征的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复杂的区域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何制定和执行最优的货币政策,缓解区域经济利益的冲突,乃至建立和谐统一的经济体系,意义尤为重大。本文意图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探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的机制,并提出相应可能的治理方案。基于这些研究目标,本文依次展开了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其主要分析与结论如下所述。 文章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章论述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经济和理论背景,指出了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中的区域对象进行了界定,理清楚了全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最后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可能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探讨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理论基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讨论了什么是最优货币区及其标准,那么这些并非符合最优标准的单一货币区在面对非对称性冲击时是如何进行反应的?接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接